美国时间10月13、14号,常春藤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美教育峰会,正逢教育集团CEO杜总一行来到美国考察学校,得知此消息后,决定参加,并希望能与宾大教育学院商议进一步合作,以及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启集团海外招聘的第一步。
教育集团CEO杜总与巴川校友交流聚餐
10月12日
地点:宾大教育学院会议室211
10月12号下午,杜总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教育项目主管(IE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发展部主席,宾大教育学院资深教授Daniel Wagner教授在宾大进行了会面。在此次见面之前,我在前期的沟通中跟Wagner教授介绍了新鸥鹏集团和学校的情况,并表达了想要以“宾大牵手小班”这个项目为基础来延伸我们与宾大教育学院的合作,Wagner教授表示非常有兴趣并安排了此次的会议。我们在会议中与Wagner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共同讨论了可能的合作模式,包括以巴川为据点开展研究,通过高校建立推进教育公平的项目研究。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Wagner教授
10月13日
地点:沃顿商学院
第二届宾大中美教育峰会
13号我们共同参加了宾大中美教育峰会,聆听到包括好未来,VIPKID,美丽中国等各个教育组织或企业分享了他们最新的教育产品和相应的教育理念。感受到教育行业里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各种改变,感受到教育行业蓬勃的发展前景,作为学校,也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提升创新的活力。
10月14日
地点:沃顿商学院
14号上午在WeTalk 创新教育项目分享的环节,我在会上分享了“宾大牵手小班”这个项目的五年故事,同时看到了有那么多教育同行在不同的方向上努力输出教育的价值,展现教育的美好,作为教育者,深感幸运,也深感责任 。
唐雅月老师在峰会上分享
(宾大牵手小班:这个项目起源于我在宾大读书时开启的创新教育实践项目。每年从宾大教育学院招募硕士及博士生进驻巴川小班及巴川系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创新实践,从2014年起,至今已连续开展五年,为超过20名教育学院学生提供了深度进入真实学校环境中做教育创新的机会,为超过1500名巴川中学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展示课堂,工作坊,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交流。)
10月14日
地点:宾大艺术活动中心Arch
在招聘会上与应聘者交流
在峰会举办的综合招聘会上,与巴川量子中学副校长张航天一起接受求职者的咨询,为他们解答关于职场的问题,现场收到超过50份简历。作为招聘助理的巴川校友王苗同学坦言,感受真实的职场招聘,很兴奋,也很紧张。
10月14日
地点:宾大Education Commons 会议室221
新鸥鹏教育集团CEO杜总与宾大及纽大学生面试交流
这场面试交流会的定位,相比面试,更偏向交流。在开始之前的讨论中,杜总也强调在临场无准备的交流中,其实水平能力如何更能判断。在与有求职意向的宾大及紐大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们从回顾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聊起,到分享教育思考,再到杜总提问“费城有多少钢琴调音师”来考察应聘者的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最后杜总还与教育学院学生分享了如何选择职业的“赛车--赛道--赛车手”的经验之谈。整个交流持续了2个半小时,这不仅是应聘者与招聘方的交流,更是一场教育学院学生与职业教育人的对话。第一次海外招聘的尝试让我们意识到海外招聘已成为教育行业争取优秀人才的必争先机,了解到海外优秀人才真实的职场需求和愿景。结束后,杜总带领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提升海外招聘甚至整个教育集团招聘的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招揽人才的最佳效果。
到此,此次宾大之行所有安排的行程完成。但我并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普通的新闻汇报稿,因为这次全程由我负责安排,所以更希望将背后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
这次行程是意外的,从我告知杜总到他决定来参加峰会开始,离峰会只有几天的时间。我开始安排所有的行程,从紧急联系主办方准备招聘会,到研究教授科研兴趣反复修改发给教授的邮件内容,每一件事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变得更具挑战。除了我,行程中每一个人都在做着各种的努力来保障最好的效果。我和张sir在纽约汇合的第一天就在酒店大堂各自拿着电脑反复推敲海报和宣传册内容直到半夜,调侃到,他不用倒时差,因为工作起来自动同步北京时间。为了能跟教授见面,杜总几次修改行程,从纽约提前赶到费城,以求见面聊合作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了参加峰会,有校友坐5个小时火车,有校友5点钟起床积极奔赴会场。除此之外,在前期准备招聘会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令人触动,我想与大家分享。
我在前往纽约与杜总一行汇合之前和SC先生说好,他帮我在华盛顿打印好所有资料带到费城,我们星期五中午在费城汇合。尽管把资料拷到FedEx时已经跟店员交待得很清楚,但晚上8点拿回家发现两张海报还是出了错,本应是两张不一样,却打印成了相同的两张。打电话与打印店沟通时,店里回复,会帮助重打,但已经下班,所以只能等第二天。但第二天一早SC先生就得开车去往费城,我们商量那只能到费城解决。
但晚上11点,SC先生接到一个电话,是FedEx的一位工作人员,她说:“你刚才来取海报的时候我只看见你离开的背影,感觉是个年轻人,所以就打电话试一下,想着年轻人应该不会睡得很早。如果你住得近的话,我今天回店里加班马上帮你重新打印,待会儿你就可以到店里来取。”
去到店里,才看到是一位老奶奶,她的腿很明显地受伤行动不便,整个店里只有她一个人,来来回回地在机器上操作。为了不再出错, 老奶奶把两张海报各再打印了一份 。当问到她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并去加班解决这个事时,老奶奶一边裁剪海报一边跟SC先生闲聊说,你下午来店里交付资料的时候我不在,是我同事接待的,但海报确实是我打印的,我不认识中文,没分辨出来区别所以出了错。但如果自己不尽力地去补救自己本应做好的工作,那么到第二天,总会有别人的工作会因此受影响,或许是你的顾客,或许是你的同事。Your work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