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方法中
来源:教科处   作者: 杨秋   发布日期:2013-12-05 16:03    浏览次数:

爱在方法中

杨秋

有人说:教育就是播种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做着平平常常的事,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我有爱。我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播种着我对教育事业的爱。

-题记

时间飞逝,一晃我已经是一位有六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了。按理说,我这个年龄的教师应该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对其不加质疑了,但是在我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疑惑,这些“困惑”有的时候还真让我挠头。

比如说今年,我所任教的班级英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是仔细看一下班里的孩子,英语成绩很糟糕的还是不少。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几乎都知道,在初二上,如果让那个这些孩子掉了队的话,那对他们的人生和班级的整体建设都是一个重大损失。所以,今年我采取了“后进生”小组辅导制,即把几个英语成绩比较薄弱,自己无法独立该错的同学聚在一起,利用课间或者晚提前时间给他们讲解并督促其改错。这学期天天坚持,没有间断。很多老师说,“何必呀?差生班班都有,并且中考时又不算奖金,没必要啊!费力不讨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这么想。甚至,之前的我也会这么说,因为那些都是事实啊!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这种想法其实是势利的,因为当我们埋怨这个社会,有太多不合法的做法,有这么多不正常的想象,归根结底都是我们没有在相应的岗位上做到尽职。每当我们去埋怨这个社会的病态时,是否应该回忆一下自己的工作?你进到自己的义务了吗?你对这份工作负责了吗?因为持有这一观点,作为教师,我认为我的工作义务里就包括让我的学生顺利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于是,我坚持我的观点,每天叫这些英语后进的孩子到我这里改作业。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半期考试,果然不负众望,我所任教的两个班,2800名以后的数量下降了很多,我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也坚定了这种做法的正确性。我的逻辑是“方法是否有效,成绩可以说明一切”。在接下来的学月里,我依旧坚持自己的做法,也没有和那些同学沟通。因为老师我可是牺牲了个人休息时间免费为这些孩子讲题辅导,一口水都没喝过他们的,这些孩子应该“感谢”我才对呢,有什么“交流”的必要啊?可不久以后,我在班里的一个得力的课代表,在上我的课时,时常有情绪。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才逐渐了解到他叛逆的原因。他说在在这个月,最开始他听到了很多我的负面评价,在第一次听到时,他为我辩解;第二次,他选择沉默;第三次时;他选择了赞同,并且在潜意识了支持。

听到这,我感觉吃惊,因为我也只是仅仅一个多月,没有给课代表开会,他们的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大。于是,我便深入了解是哪些人给我的负面评价。最后才知道,原来他听到的很多次负面评价都是来来自于他的寝室,室友对我都是如此评价。我不得不仔细看了一下他寝室的成员,原来全都是我义务补课的对象,听到这里时,我委屈的泪水禁不住流出了眼眶。我委屈,因为我放弃了陪我那只有两岁的孩子来给他们提高成绩;我委屈,因为我牺牲了很多本可以吃饭的时间;我委屈,因为他们不理解我的付出;我委屈,很多很多,但只有化作泪水,不争气的流出来。

那天开始,我没有再让他们来我这里改错,因为我觉得的我的付出根本没有被理解。而令我意外的是,孩子一个都没有少的来到这里,认真改错,即使我催促他们回去、不用给我检查,但孩子还是坚持让我抽查。看到这里,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行为。

作为老师,我是否把我的学生当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我是否在心里把老师的形象塑造成了“牺牲者”的形象?我是否在做这个决定前与他们交流?我是否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交流的时间?答案显而易见。看到孩子们的行为,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已经养成了的好习惯,不能因为我的情绪、他的不正确行为或者因为他们是学困生,就放弃了教育他们的机会,这时,我调整了心态,与每位同学心平气和的谈了起来……

作为教师,我觉得永远都应该记得:爱在平凡中,但爱也要讲究方法。

上一条信息: 一堂无法预设的示范课
下一条信息: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