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高效课堂:正确地“贴标签”,孩子会有什么变化?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5-11-18 15:15    浏览次数:

“这孩子挺聪明,就是有点内向。”

“数学是强项,但语文还得加把劲”

我们对这些固化认知、束缚成长的标签坚决说“No!”。

但我们也鼓励使用四张新“标签”。

近期举行的博雅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示范了如何正确地“贴标签”。这里的标签,化身为“小组之星”、“管理之星”、“参与之星”、“精彩之星”。

这些“星”,不是评判,而是路标;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见证。它们指向的,是一种更加温暖、更具张力、更关注过程的教育评价方式。

课堂变了,

从“贴星”开始

在博雅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中,陈龙老师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数学课,生动诠释了这些"星"如何点亮课堂。

课前,学生就收到了五个探究任务:查阅椭圆发展历史、了解数学家贡献、设计实验探究定义、推导椭圆方程、寻找不同的推导方法。这些任务预示这将是一趟不寻常的数学之旅。

课堂上,四个小组,四种不同的椭圆方程推导方法:直接平方法、移项平方法、平方差法、和差术。每个小组的代表站在讲台上,自信地讲解他们的推导过程。

讲台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舞台。台下的学生认真聆听,成为提问者、补充者。教师则退居幕后,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贴星”的评价机制,在推动课堂的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精彩之星”不再奖励标准答案,而是授予敢于展示、善于表达的学生时,评价标准发生了根本转变:从关注结果到重视过程,从看重对错到鼓励尝试。

这种转变让学生不再畏惧犯错,而是勇于表达观点;不再被动接收知识,而是主动探索发现;它让每个思考都被看见,每个进步都被认可,从而构建起学生主动探索、勇敢表达的成长型课堂。

四张“星”标签,

照见每一个发光的时刻

“小组之星”,奖励合作;

“管理之星”,肯定组织;

“参与之星”,鼓励投入;

“精彩之星”,赞赏表达。

这四颗星贯穿每节课始终:教师实时观察记录,学生参与日常评选,班级每周推选“四星”,年级每月表彰优秀。期末,学校综合各项表现,评选出各类课改先进典型。

这四颗星构建了一套全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也体现了博雅高效课堂的核心之一——“以学为中心”。“学”,既是学生,也是学习过程。

评价不再只看考试分数,而是关注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是否积极思考、能否团队协作、敢不敢表达观点。

这一机制真正把“过程评价”落到了实处。正如叶常彬校长助理在访谈中所说:“高效课堂的就是以学为中心。学生要主动参与从发现问题开始,经历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最终走向实践应用的学习全过程。他们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

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是教育的本质回归

博雅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在于:从知识传授转向综合能力培育,从"解题"迈向"解决问题"。这一转变重塑了学生主动探索者的角色。

以马自敏老师的语文课为例,我们看到学生通过补全诗歌、撰写致莎莉文老师的小诗,不仅学习了文本知识,更在深度对话中培养了共情能力和创造力。

当教育真正回归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勇敢的尝试、真诚的合作、深入的思考、独特的创造,远比标准答案更加珍贵。这些品质,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收获。

博雅高效课堂的实践告诉我们:教育的使命,不在于培养只会考试的学生,而在于培育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未来公民。

博雅高效课堂巧妙地撕下了定义孩子潜能的固化标签,转而贴上指引成长方向的闪亮“星标”。

这背后,是从“教”到“学”的范式革命,是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跃迁,更是从关注“一个标准答案”到欣赏“千万种可能”的价值观重塑。

当课堂不再是静待灌输的池塘,而是奔涌探索的河流,我们便知道,教育应该赋予孩子驾驭未来的核心力量——让他们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勇敢的创造者。

博雅高效课堂,正是这条河流的开拓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航道里,奔赴星海。

上一条信息: 学部特色|一个名字,照亮一生;一种精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