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说实话,我没有一点方法和经验,当自己面临这个问题时,我一边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学习他人的方法和经验,一边尝试着用学到的、自己觉得还管用的方法和女儿相处,所以,这篇文章算不上是经验分享,就当是我“理论+实践”的一次随笔吧。
首先,深度剖析一下自己。在大家评价我幽默风趣的背后,是暴躁易怒的臭脾气,特别是这几年,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我常常会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每当我发现孩子犯了我自己不能容忍的错误时,我的血液开始沸腾,等不及孩子开口,我就想让她知道我有多么生气,她的言行多么不可接受,接着就是好长时间的“河东狮吼”,甚至动手以体现我绝对的权威。
小学时,孩子迫于我的淫威,只有默默地流泪,眼泪里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可就在前不久的一次长篇大论的激烈指责后,我发现孩子仍会流泪,但泪水里充满了不屑与不服,这反而让我感到恐慌,突然间,我意识到我就是一位控制型妈妈,而她,已会反叛。
这时候,改变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我告诉自己,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绝不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当发现孩子犯了所谓的错误时,我会把自己长篇大论的激烈指责放在一边,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深吸一口气,记住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多么爱自己的孩子,我要用一种温和的语调,搞清楚她发生了什么事情。
之前的半期考试,小曹同学的体育只考了9分,我做的第一步,是通过问启发式问题并共情,找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我带着真诚走近小曹,问她是否可以放弃体育,从其它科目入手提高分数。小曹对我的问题很疑惑,问道:“放弃体育?什么意思?从哪些科目入手?”
我用商量的口吻试探着说了说我的想法:“这个我也不知道,也许语文可以提高10分,数学也可以提高10分,总成绩不就起来了。”
“你说得轻松哟,这怎么可能!首先语文要提高10分是有难度的,数学进步的空间倒是蛮大的,我有信心,但是体育可不能放弃,这次考试脚受伤了,影响了成绩,过后我试了试,其它项目还好,就是50米,有点恼火。”
“50米是个什么状况?”
“我也不知道,就是跑不快,不过我决定天天早上都坚持晨跑。”
“在学校吗?”
“不仅在学校,在家也一样,你或者爸爸陪我。”
抛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并认真倾听孩子的说话,我惊奇地发现,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选择造成的后果,并能从这种经历中自己悟出许多规律和道理,这种源自内需的成长才是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
这里,我特别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沟通的首要因素,而这是为人父母的我们最欠缺的养育技能。
当我们纳闷“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说”时,请问,我们先倾听他们了吗?我请孩子帮我列了一个清单,写出她认为可以帮助我俩更好沟通的建议,于是,我和她之间有了以下约定:
1. 说话要简短而亲切。
2. 不要以家长那样高人一等的口气说话。
3. 不要说了一遍又一遍。
4. 听她说时,不要打探或盘问。
5. 如果她把自己做错的事告诉了我,不要发脾气,不要反应过度。
6. 不要通过说“我为了你怎样怎样”之类的话来试图让她感到内疚。
7. 不要跟她的同学朋友谈论她,不要把她与别人进行比较。
我知道,要改变由我造成的“出于恐惧而不是出于爱”的养育模式是需要时间的。但有了这样的约定,我和我的孩子一定会慢慢地改变。我坚信,当孩子知道我爱她、信任她,并为她创造一种让她能安全地自己思考而不是为我考虑或反对我的环境时,我们一定可以愉快地共度这一段“特别时光”。
仔细想想,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默默地深爱着你,我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