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瞬间文明,演绎最美风景
来源:教科处   作者: 倪泽模 左 慧   发布日期:2015-04-21 20:31    浏览次数:

捕捉瞬间文明,演绎最美风景

——“最美的风景叫文明”主题作文写作课例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倪泽模    左  慧

【课例的设计】

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最美的风景叫文明》,以“最美的风景叫文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课例的背景】

2013年,“丁锦昊到此一游”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2014年国庆,文明出游成为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热词。中央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最美的风景叫文明》给了我启迪。

一直以来,困扰作文教学的是选材和构思。我们想以主题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选材和构思的系列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例的描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困扰写作教学的首要问题。诚然,学生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接触的对象基本是教师、同学、父母,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走近自然、亲近自然的体验更是微乎其微。如何突破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的藩篱?最近,我们上了一堂“最美风景叫文明”的主题作文指导课,尝试着引导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捕捉瞬间文明”,搜索并积累写作的素材。

如何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把鲜活的现实生活的文明行为引入作文呢?我们把学生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去搜寻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或现象)。

一、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我们和学生们梳理出以下文明行为:回家要通知,进屋要敲门,见人要问好,吃饭要敬老,物品要放齐,隐私要尊重,离家要告知……这些是家庭生活中的文明细节,可能是亲人之间过于熟悉而被忽略。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些细小的文明,造成了亲人之间的小小的矛盾;一声“对不起”往往就能让亲人笑逐颜开。撷取其中的一朵浪花,就能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

二、学校生活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责任。学校经常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我们的学生也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梳理出以下的文明行为:见师要问好,升旗要肃静,上课要举手,倾听要鼓掌,课间要安静,就餐要排队,就寝要按时,受惠说谢谢,犯错说抱歉,花草要呵护……这些文明行为,绝大多数学生耳熟能详,但要内化为学生的心理认同并转化行动甚至形成习惯,还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学校生活始终交织着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这些都是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社会生活

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写作素材。现实、报纸、电视、网络等为我们提供了无垠的视野。“丁锦昊”到此一游引起轩然大波,“文明出游”成为新闻热词。但是,学生受到在校学习的限制,很少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严重缺失。这严重影响学生习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我梳理了以下社会文明行为:等候要排队,说话要轻声,乘车要让座,旅游莫乱刻,用餐要节约,公物要爱护,花草莫攀折,垃圾莫乱扔,汽车莫乱停……

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存在不文明的现象(或行为)。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的文明现象(或行为),培养学生向善向上的眼光和思想。

经过引导,学生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瞬间的文明言行。文明言行的瞬间是短暂的,如何将这样的瞬间片段演绎成一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佳作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构思文章的方法。

(一)“一波三折”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作品其摄人心魄处在于一波三折,九曲回肠。叙述故事,我们可以 “尺水兴波”。莫怀戚的《散步》,叙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经过。母亲不愿散步,“我”劝母亲去散步。这是第一次波折。“儿子”发现散步中“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散步的一个小插曲。后来发生了分歧,“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最后“母亲”决定走小路。这是第三次波折。文章的结尾写“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过小路难走的地方,讲故事定格为精彩的瞬间。作家把小小的散步,演绎得精彩纷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真挚情感。

其实,生活本身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经历许多曲折。我们不妨将“瞬间的文明”选择出来,想想它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加以艺术的构思,仿照经典课文《散步》,把“瞬间的文明”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下面教师的下水作文,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文章把“一句话”写得一波三折。

一句话的温暖

文/倪泽模

国庆节前的一天下午五点多钟,因为急着交稿子,没有按时去吃饭。稿子我已经读了几遍,出现了校对疲劳,难以发现其中的错误。我想请一位学生给我检查一遍。

来到我教的班级,我看见几位同学在教室,有的还在做清洁卫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作业。

“小媛媛,你还有事吗?”我站在学生媛媛的旁边。

正在埋头看书的媛媛,抬起头,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在问:“喊我吗?”

媛媛是班上一个乖巧的女孩,学习很认真,上课常常面带微笑,可是很少举手发言。

我笑着用命令的口吻对她说:“跟我到办公室来一趟。”

她小心翼翼地站起来,磨磨蹭蹭地走在我的后面。“我犯什么错啦?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看见她的神情,我觉得既好笑又愧疚。好笑的是,老师请她进办公室,就把她吓成这样;愧疚的是,我唐突地叫她进办公室,没有跟她讲明原因,把她吓着了。

媛媛跟着我来到办公室,站在我旁边。我注视着她,她脸上现出僵硬的微笑。

我向媛媛说明了请她进办公室的原因:“我写了一篇文章,看了几遍,都没有发现错误。请你给我读一遍,看有没有写错的地方。”她舒了一口气。看来确实吓着她了。

其实,我请她,是想寻找跟她交流的机会,鼓励她课堂上大胆举手发言。

“你吃饭了吗?”其时正是吃晚饭的时间,我按照中国人传统的问候方法,忽然问到。

“还没有。下了晚自习再吃。”媛媛怯生生地回应。

我笑了笑,看着她。媛媛身材高挑,梳着可爱的刘海,眼睛忽闪忽闪的,戴着矫牙的牙套,脸上现出疲倦的神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小学生,概莫能外。

“你身材够苗条了,不能再瘦身。”我埋怨道。

停了停,我劝道:“美丽与健康,哪个更重要?”

“健康。”她小声地答道。

“对了,健康最重要。如果你害怕长胖,晚上多喝牛奶,再吃点水果,中午少吃猪肉。早饭一定要吃,可吃点稀饭、馒头,坚持吃鸡蛋。”

她笑着点了点头。

“你去吃饭吧。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话音刚落,她鞠了一躬,转身便飞出了办公室。

转眼到了国庆。一天,我收到一条短信:“倪老师,祝您国庆快乐!感谢您对我们家媛媛的关心。祝您全家幸福快乐。媛媛的父母敬上。”看着短信,心里涌起温暖和感动,脑袋立即展开“百度”。我与媛媛的父母并不熟悉,他们为什么给我发短信呢?也许是媛媛回家把国庆节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的父母,她的父母特意发短信来感谢我。

一句不经意的问候,竟温暖了一家人,也感动了我。

(二)“蒙太奇”法

蒙太奇,是一个音译词,指影视创作中把不同时空的画面剪接在一起的艺术手段。我们所说的蒙太奇,是指将若干个的典型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表现一个鲜明的主题。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采用蒙太奇式的手法,将几个典型画面组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第一幅画面,咸亨酒店的格局。在这种平淡无奇的叙述中,却反映了悲凉、欺诈、冷漠的社会现实,也注定了孔乙己的悲剧人生。第二幅画面,高大的孔乙己站在柜台边喝酒。孔乙己的扭曲、酒客的麻木、小伙计的冷漠、孩子的天真,尽数上演。第三幅画面,断腿的孔乙己坐在门槛边喝酒。孔乙己、掌柜在咸亨酒店短暂登场,人物灵魂却让读者一览无余。

在本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模仿《孔乙己》的写法,以镜头取景的方式,捕捉几个“瞬间文明”“组接”起来,使之通过独特的结构关系,产生更为丰富的意蕴、内涵。

下面是学生的一篇习作,较好地采用了“蒙太奇”法。

课间众生相

2016级2班    陈世娇

“哆——咪——嗦——”下课的音乐响起,教室这个小小的舞台便开始上演众生相。

吃货

   “嘘,今天中午上几食堂?吃什么?”一个男生压低了声音问道。话刚说完,我看见他喉咙动了一下,似乎在咽唾液。

“溢香园,那里的菜色香味俱全。”说得我都快流口水了。

上一条信息: 过程教学法指导下的写作能力培养探究
下一条信息:教学反思铸就高效课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