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笔记方法初探
来源:教科处   作者: 陈登文   发布日期:2015-04-22 17:08    浏览次数:

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笔记方法初探

 

陈登文   重庆市铜梁县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摘  要: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应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课堂笔记是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有机统一的极好载体,让学生学会做好课堂笔记不但能够卓有成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语文;课堂笔记

 

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是广大语文教师一致的追求。但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上,让学生既掌握语文知识 ,又得到关于生活的启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笔者及同行的思考和探索,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可从狠抓学生课堂笔记入手。作好课堂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好语文,积累学习方法是有益的。学会作笔记,养成良好的作笔记习惯,它将会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在此,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做语文笔记的重要性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说的就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课堂笔记是一种将老师的知识与个人的思考相融合的产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逐步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他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

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

(一)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

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二)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三)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四)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初中语文课堂笔记具体做法

(一)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个笔记本。个人认为,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

2.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叫学生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笔目的是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铅笔、签字笔、钢笔均可,但比较而言,签字笔更好,不但用的久长,而且好的签字笔下笔顺畅,书写快速。

(二)记什么

许多中学生不会作课堂笔记,往往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一古脑儿地记下来,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是上课时手忙脚乱,一下课仍然是一知半解。因此,要作好课堂笔记,提高听课水平和效率,首先得明确语文课堂中究竟应该记些什么?

1.记“新”知识:每节语文课的知识侧重点各不相同,知识都是新旧交织在一起的,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要求学生要形成筛选新知识的意识。筛选出的新知识要及时记下来,记全记清,并要具有概括性。 

2.记跨学科的知识要点:语文的学习会涉及到其它很多学科的知识,对于能引起我们知识结构迁移的,应该马上记下来,并注明自己需要补充的相关知识,可能要查找的资料等。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宽,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那么,学生在不同内容、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就能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语文实践能力。 

3.记闪光的语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论是教师或学生,都会有精彩的思想火花儿迸发出来。将那些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感动自己的语言以“凡人警句”的形式记录下来,无疑对学生积累词汇、丰富知识贮备有很好的帮助。同时,这些闪光的语言来自于自己身边的伙伴们,它会引起学生更多的思索:他们怎么会说出那么好的话?下次,我也来试试吧。

4.记瞬间感悟: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实认真投入的思考了,那么,对于知识的理解,他们常常会产生一些瞬间的灵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灵感,及时记录在案。为了课下整理、完善这些学习灵感,可将自己即时的思绪用非常简练的词语记下来,因为,这些瞬间的火花稍纵即逝,很难再捕捉到。学生如果有了这种意识,学习的自觉性一定会加强,学习语文的触角也就会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三)怎么记

1.首先要注意记笔记的方式。

一般来说笔记记在语文课本上较好。一是便于复习巩固,在我们同学当中,有同学把笔记记在其他的作业本上,等到考试复习时,不知道笔记上记的内容与课文有什么联系,还有的学期没结束,记笔记的作业本就弄丢了,这样在复习阶段都不利于发挥笔记的作用;一是节省时间,不用一会翻书,一会翻笔记本,弄得手忙脚乱,影响听课。

记在语文课本上的笔记,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笔记习惯,即把什么知识记课本的什么地方,心中也应该有数。如前面课题空白地方记背景、作者简介等,文后记主题、写作方法等,对生字词、句子、重点段落的理解,则可直接记在行文中或旁边。方法上则称其为眉批、尾批、旁批等。如果课本的空白处不够空间,我们还可以再添加插页,粘贴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并作好标记。这样井然有序的笔记对学习语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1. 其次要讲究方法。

    记笔记可以用符号法。符号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加圈点、划线以及标问号、叹号等。如用“|”或“||”表示段落层次,用“•”表示重点词语,用“ ——”表示需要掌握的生词,用“~~”表示精彩的句子,用“=======”表示中心句,用“?”表示疑问等。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思要始终一致。也可以用批注法。如对字词的注音解释,可以直接批注在字词的上面,也可以集中批注在书页上下的空白地带;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也可以批注在相应句段旁边的空白处,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等。还可以用写意法,如对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可以记在段末篇尾。

3.边听边记,听记结合。

有的同学上课只顾记不顾听,有的同学只顾听不顾记,结果过后如坠入云山雾海,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解决听和记的矛盾就十分必要。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总之,要专心听,当堂懂,思路清,做到边听边记,听记结合,不能昏头昏脑的去当“速记员”。

  1.     4.注意速度。

 

    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90字左右,而学生听课作笔记的速度是每分钟20—40字,不少同学埋怨老师讲的太快,记不下来。其实,老师讲课的速度是有一个制约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就要求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注意记的速度,掌握一些速记的方法,用符号法记笔记不失为一种快速的方法。此外还

上一条信息: 基于智力特征选择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条信息: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