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力特征选择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董军瑞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2016级
摘 要:智力特征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它对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阐述了智力的概念以及根据它的倾向不同划分成两种智力,即一般智力与特殊智力,在分析影响学生智力的两个要素---遗传和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结合教学案例论证智力因素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智力特征;教学策略; 语文案例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如此之类的现象,有的学生对语言特别敏感,但是在结构推理上却不行;有的学生记忆力好,背诵课文特别快,但是在运用语文知识方面却有所欠缺;还有的同学喜欢文学性比较强的问题,如散文、诗歌小说,对实用性的文体却不感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为此本文借助GaryD.Borich.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对智力介绍以及智力与教学策略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对教学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智力,并向提供教师相关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教学。
一、智力的教育学意义
(一)智力概念界定
心理学界,对智力的概念一直众说纷纭。在西方心理学界,斯腾伯格将智力定义为“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平衡。”加德纳则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特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很有价值的。”
在国内心理学界对智力的看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①智力就是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特性,也就是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
②智力是一种先天素质,特别是脑神经活动的结果。
③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知方面的能力,是综合的认知方面的心理特性。
④智力是一种顺应或适应能力,它用来叙述个人对环境的顺应程度。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智力应该是包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智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
1.一般智力概念界定
一般智力又称普通智力,指从事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广泛的互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要求,并保证人们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
2.特殊智力概念界定
特殊智力指的是从事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该项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他认为,人的治理结构存在八种独立的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二)影响智力的两个因素
在心理学者认为,学生智力发展或者说导致学生智力产生差异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遗传和环境。
遗传因素主要是指人在生物上遗传了他们祖辈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人的智力发展,离不开脑部的发育和生理的成熟,离不开生理机制的成熟,也就是说普通智力的发展必须以生理的发育成熟为基础。
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即人的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狭义的环境指的是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及影响能力发展的相关环境。在学生智力发展中起决定因素的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向小学生提供知识,它在学生的生理机制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其当前智力水平并以促进智力发展为目的来发生发展的。因此,遗传为学生普通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环境则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只有在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促进普通智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则要根据因这两种因素而产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二、语文课堂的智力表现
(一)智力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1.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学校教育宗旨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征是他们进行有效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调整教学计划和改善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从而形成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并促进他们全面并均衡的发展。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确定教学计划之前,必须要做一个工作,那就是了解学情。智力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因素,教师不可不重视。教师了解学生的智力,实质上就是了解学生智力之间的差异性,根据这个差异性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促使教师更积极地看待学生
前面文中提过,了解学情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智力后,明白了哪些学生的智力较高,那种智力突出,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完成教学工作,并引导学生实现在优势智力带领下促进弱势智力逐渐成长的任务。
(二)语文课堂的智力表现
1.智力是选择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的基础条件
不管是普通智力还是多元智力,都是选择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的基础条件。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师要考虑考这种策略是否适用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类型。教学策略的选择恰当是教师进行一堂有效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被匹配对象的智力是不容忽视。
2.智力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参考依据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必须是学生在现有的智力基础上能够达得到,但是又不是很轻松的完成,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智力为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因其生活环境和生物遗传,个体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智力也是。那么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要依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采用适合于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更快更轻松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就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教学----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教学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先前学习成就、学习风格、智力等的差异性而采取的方法叫做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教学是为了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不管是高智能还是低智能的学生,这里它又分为两种教学方法,即矫正性教学方法和补救性教学方法。
(一)矫正性教学策略
矫正性教学策略是为了克服学生的缺点,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先决条件、技能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这种策略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智力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为了矫正其中具有阻碍教学的智力教师就可以采用它。这种教学策略就是发挥学生智力优势,回避劣势,利用这种优势来促进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往往会采用将学生最擅长的或对他们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配。教师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从而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像记叙文,文学性和审美性很强的文体来说,教师会根据文章的语言美这一特点,采用朗诵法、仿写法等这些语言智力作用明显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说明性较强的说明文,教师则从学生空间智力、数学智力等主要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相同,议论文的教学,需要学生逻辑严密,思维严谨,那么教师在这类文体教学时,则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利用学生的逻辑智力将教学内容教授透彻。
就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为例: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运用说明方法的说明效果,和恰当突出重点地说明事物。认识大
会堂内部构造的宏伟精美。
教学过程
1 .课前写出上节课的板书,结合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内容,引到分析后
文。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分析第一层。
第二部分第一层怎样说明了大会堂的整个建筑布局?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由“我们”进入东面正门,表明立足中央大厅,通过建筑师的介绍由 此“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 办公大楼”,在说明中央大厅是整个建筑的枢纽部分、分别通达三处的同时,说明了大会堂的整个建筑布局(板书:中央厅 整体枢纽 分别通达三处)。
在对人民大会堂的整个布局梳理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明确的方位词,即“东面”“朝西”“往北”“向南”四个带有方位名词的词组,那么,在已经找出四个方向的词语后,学生会结合以往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把人民大会堂建筑一一对应地匹配到四个方位,在头脑中也就构成了一副学生自己的人民大会堂建筑。这里的教学,显而易见,是需要依赖空间智力来完成的,如果学生对空间或者说四个方位关系不清楚,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教学也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每种文体教学需要某种智力,但并不是只是依赖这种智力,相反,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