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生物课堂教学妙用“小先生”
来源:教科处   作者: 章磊,焦静   发布日期:2015-11-20 19:34    浏览次数:

七上生物课堂教学妙用“小先生”

章磊,焦静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生本教育”,“小先生”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生本教育”有效模式之一。本论文从妙在引课时、妙在知新时、妙在温故时和妙在答疑时四个方面总结了“小先生”在教育实践中的妙用。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课堂;小先生;妙用;

最早实行“小先生”教育模式是陶行知先生。他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提出学生也可以当老师的观点,他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的一种新的教育组织模式。本论文尝试在七上生物课堂教学中妙用“小先生”。

一、妙在引课时

学生思维活跃,让他们帮助老师引入新课往往事半功倍。在学习七上“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时,我让“小先生”自己准备本节课的引课资源,学生从家里带来了玩具机器人、植物、乌龟、篮球。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请问同学们,这些物体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同学们很快就能分辨出植物、乌龟是生物,其他的是非生物。这时学生追问:“你们怎么分辨生物与非生物的?生物有哪些特征呢?”这样很顺畅的过渡到对生物特征的学习。

二、妙在知新时

在传授新知时,“小先生”妙用也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时,教师首先要在班上确定三位学习能力强,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和他们一起讨论和设计教学,最终确定把课堂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的物质;第二部分,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哪些?;第三部分,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什么?。但是教师不能完全不参与课堂教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要给“小先生”讲清,讲透。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去观察学生的反应和笔记落实情况,教师在课堂要及时补充“小先生” 落实不当的知识点。

三、妙在温故时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复习课前,我给三位“小先生”安排了任务,让他们把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编成问题,再由他们就这些问题去口头考同学,而我则不定期地通过提问,听写等形式抽查小先生的工作完成效率。“小先生”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使同学们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我还鼓励同学们毛遂自荐,争当“小先生”。

四、妙用答疑时

“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知道,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师。小先生答疑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课堂内,学生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担任教师角色做出解答。课堂外,安排某些学生对某部分知识认真准备,对其他同学的疑问做出解答。学生正确解答后,获得成功感,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会促进课堂学习力的提升。

总之,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妙用小先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章磊.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2(11):141.

[2] 章磊. 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之分层提问[J].现代交际,2012(2):174.

[3] 焦静,章磊.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讨论[J]. 现代交际,2013(5):154.

[4] 章磊. 在“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中让生物学课堂动起来[J]. 生物学教学,2014(4):23.

[5] 章磊. 舌尖上的生物[J].现代教师教学研究[J].2014,12(6):52.


 

上一条信息: 浅谈“把《生物圈》当成所有生物的家”的教学
下一条信息:培养优生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