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把《生物圈》当成所有生物的家”的教学
章磊,焦静
我在引入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学习时提问:什么是生物圈?我本意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生物圈的基本概念,即生物圈是地球上表面的一薄层,厚度在20千米左右。我让两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答案不尽人意,最后我让一个平时不举手,胆子很小的女生回答,她说:“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听到这位女生的答案我很诧异,同时觉得这个答案太有贴切了,转念一想生物圈不正是所有的生物的家吗?抓住这一课堂瞬间火花,对《生物圈》的教学做了些调整,确定了以家为线索贯穿《生物圈》整堂课的教学的思路。
在讲解“生物圈为生物圈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时教师设问:“同学们,家给你们提供了什么”,学生很容易说出“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借助这一火花我继续追问学生说:“生物圈是不是我们生物的家?那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说出了生物圈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条件。
在学习“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时以家为列引课:“同学们,在家里我们有很多的家庭成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生态系统就如同生物圈的家庭成员,那么生物圈的家庭成员是否也有很多呢?”
在生物圈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以家为线索对知识的讲解非常到位,同时升华到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自己的家,感恩父母,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
叶澜教授指出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主人翁,教师重在引导,同时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这些意外往往就是课堂的火花,抓住课堂瞬间的火花,将它们转化为教学的亮点。
教学反思:
1 课堂有效追问
在生物课堂中有效追问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追问要由层次性,有浅到深,由易到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次追问达到有效追问的目的。
2 关注胆子小,不敢举手的学生
这类学生缺乏应有的锻炼。在课堂多从概念性、知识性的方面提问,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同时培养热爱生物学的兴趣。提问这些学生,你会意想不到的收获。
3 把课堂火花转化成教学亮点,形成的自己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不一定按照自己预设的那样进行,会出现很多危机,而危机即课堂火花,抓住课堂火花,从身边的列子出发,然后再选择即时转移、回归主题最后升华主题,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