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的生活化
章磊,焦静
摘要:七年级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学,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浓厚,但生物学在初中所有课程中地位较低,如何让学生重视生物是所有生物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就要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推进生物卓越课堂建设。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是生物卓越课堂建设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从生物素材的生活化、生物事例的生活化、生物小制作的生活化和生物知识的生活化四个方面来探讨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教学;卓越课堂;生活化;
将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同已有的生活感知去重新认识、理解生物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让它们两者建立相互联系,从而把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融入到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中去,从而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习、认识生物更能“感知”生物的魅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生活的现状,主张“ 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学活动是学生的现实生活过程,它必须关注社会生活的需要,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生物教学素材的生活化
生物教师对生物素材准备感到非常困难和苦恼,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往往无暇顾及。其实初中生物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初一生物上册“致同学们”中有这么一段话“禾苗青青,麦浪滚滚……”,上述给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非富多彩的生物,同时给我们生物教师以启示,生物的教学素材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来自于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在“生物的特征”教学时,我事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含羞草,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饲养蚯蚓。课堂上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含羞草和蚯蚓,引导学生去碰触它们,并让他们把看到现象和自己感想与大家分享。学生积极回答“含羞草很害羞”“含羞草的叶片会合拢”“蚯蚓会跳舞”等等。等学生会对分享的自己的感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物的特征,学生也已于接受和理解。
二、生物事例的生活化
在学习某个生物概念或者理解生物学观点时,可以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事半功倍。例如“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课本就例举了“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等;在学习“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时,让学生例举家里“生态系统”,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水族箱,学生在理解“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就非常容易了。
三、生物小制作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学习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后,学生可以尝试生态瓶的小制作。下面就是学生设计生态瓶的方案:
1.准备一个罐头瓶,在瓶中放入少量淤泥,并加入适量的水,将淤泥平铺在瓶底。2.将洗净的砂子放入罐头瓶,摊平,厚度约为1cm。3.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沿瓶壁缓缓加入,加入量为瓶容积的4/5左右。4.加入适量水草。5.加入适量水丝蚓。6.加入孔雀鱼2条。7.将瓶口作凡士林密封,生态瓶制作完成。8.将制成的生态瓶放在太阳光下。注意光线不能太强,以免瓶内温度太高,影响生物的存活。每天定时观察瓶内情况,认真记录下每一点变化。
在学习完“种子的萌发”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种子萌发瓶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尝试多种植物的种子如黄豆、绿豆、花生等,从生活中选取容易获取的材料,从中探究易于萌发的种子来改进实验。
四、生物知识的生活化
学习了生物知识关键还要在生活应用,使所学知识生活化。例如让学生制作豆芽;为什么破损的皮肤会自动修复?因为细胞分裂;生活中食用的海带、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我们早晨喝的豆浆主要来自于黄豆种子哪一部分?;我们吃的零食中哪些来自于裸子植物?;家里花草叶片发黄或者出现紫色是什么原因?;选择一种蔬菜或花卉的幼苗尝试进行无土栽培。
参考文献:
[1] 章磊.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2(11):141.
[2] 章磊. 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之分层提问[J].现代交际,2012(2):174.
[3] 焦静,章磊.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讨论[J]. 现代交际,2013(5):154.
[4] 张栋. 初中生物教学要突出生活化[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