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眼神开始
来源:教科处   作者: 谯春光   发布日期:2013-12-05 11:19    浏览次数:

从一个眼神开始

2015级23班 谯春光

我们常为如何教育后进生而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以表扬班里成绩好的学生来激励后进生学习,有的用言语去激后进生,这些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这学期,教育班上的一名后进生,让我明白,转化后进生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难,有时老师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能会是他转变的一个转折点。

刚到15级23班作语文老师,对初一的孩子,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为主,自我感觉基本达到了目的。可是,半期考试,班里考得并不如意,我才明白原来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华而不实,许多学生都逃过了我的“近视眼”。看来,我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只看孩子们表面的兴趣,还得多注意看他们的眼睛,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坐姿,还要注意听他们的声音,看他们是否表里如一……

于是,我发现了一个只会嘴巴动的学生小江。每天,他都静静地坐在位置上,每个时段该看什么他都看什么,没有任何小动作,眼睛也不离书本,嘴巴匀速的张合着,时不时地还在草稿本上写点什么。看他的状态他应该是很认真的吧!而我走近他的身边,才发现,他读书没有声音,他的教材上的笔记有很多错误,草稿本上也记得乱七八糟。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时时对他进行关注,因为我的教育观里是不允许自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更何况有句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从那之后,我就注意观察他,观察他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课的时候也注意观察他的反应。一周下来,我总结出了他学习差的原因:学习习惯极为不好,上课的时候常常埋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笔记乱写乱画,而且粗心大意,许多基础知识他看着写都会写错。遇到问题,他也从来不问同学,不问老师,乱做或者不做。自习的时候,也是一直埋着头“苦”读,有气无力,张口不发声,过口不过脑。中午在寝室学习习惯也不好,喜欢坐在床上看书、做作业。

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他是一个非常没有自信的人,他对学习几乎丧失了的信心,成绩一直不好,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时间一久,他也认为自己不行,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找不到学习的快乐。

同时,与家长电话沟通中知道,他们正在为小江的思想问题而苦恼。当初选择我们学校是他自愿的,但是,来了之后,积极性迅速消退,甚至有当“逃兵”的想法,他们正在想尽办法做他的思想工作。

了解到这些后,我觉得应该找一个机会与他好好谈谈。

一次,我请他到办公室长谈快结束时,扶了一下自己的高度近视眼镜,用非常坚定地眼神望着他说:“小江,我很欣赏你在小学毕业时能勇敢地选择来我们学校求学。并且,你的优势是你静得下来,如果你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的成绩一定会迅速提升的,你相信吗?”他疑虑地望着我。我抚着他的肩:“你可以试一试。老师相信你!”

有句话说:“信任是前进的动力。”于是,我给他制定了一个转化计划:第一步,让他明白老师没有放弃他,老师一直在关心他;第二步,改变他的学习习惯,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找到学习的动力;第三步,让他增加学习的信心,有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天早自习,我惊奇地发现,他比以前认真多了,读书具有了大突破,他出声了!看来,谈话出效果!我觉得这个孩子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认可,他是爱学习的。

有人说:“不要忽略你的一个眼神,因为你的一个眼神都可可能传递无限的力量。”我没有想到,我的一次谈话一个眼神都能改变学生学习的心态,这让我瞬间明白,一个好老师,关爱学生,认可学生,给学生信心的重要性。

小江有了学习的热情,他明白了老师没有放弃他,老师一直都很关注他,他也因此想证明他是可以的!他有了一个学习的动力,第一步达到了。

为了改变他的学习习惯,让他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采取了许多措施。经常与他谈心,指出他的不良习惯,告诉他上课时要抬头看老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认真工整地做笔记。告诉他不懂就问,最好问老师,不要有顾虑。自习时要用心,该朗读就大声朗读,要有充沛的精力。中午不能在床上做作业、看书,室友进行监督。找他的同桌谈话,告诉他同桌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每天,都争取检查一次他的笔记和作业,哪里做得好,马上进行表扬,并且告诉班主任在全班进行表扬。这时,他两眼闪光,满面笑容。

经过一段时间,小江明显进步了,他的成绩有了一些提升。从与他继续谈话中,我很高兴他已经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有了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学习动力,也有了自信。特别是听到他父母在电话中说孩子有了明显的转变,非常感谢老师们对他孩子的关爱,期待孩子有更大进步。看到小江那双水汪汪的眼睛里充满着的快乐,我的心里似乎生长出了一片甘蔗林……

关爱学生,从一个眼神开始!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们多一些关爱,多一点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长的鞭策、成人的激励和成材的肯定,那么再难教的学生也会有动力学习,有兴趣学习,知道一定能学好。让我们用真诚的关爱,敲出一串串美妙的符号,谱写出一曲曲教育交响乐吧!

上一条信息: 低下高傲的头
下一条信息:在17步与170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