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教学叙事文章
教育教学叙事就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经历的事件,或叙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化的内心体验、教育的“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记叙在教育教学问题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它把自己的某一节完整的课或一个教学片段侧重于教学层面夹叙夹议地叙述出来,既有“教学真相”直白的描述,也有“教学感想”分析的插入。
教育教学叙事的故事来源于教师每天的工作与生活。教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生命色彩的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叙事很好的素材。教师通过细微的观察,选择有一定影响和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进行艺术化的描写,叙述在这些故事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使人在读后产生一定的共鸣并受到一定的启迪,可以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写失误的遗憾。
教育教学叙事的基本特点是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具体讲,教育教学叙事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教学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能够吸引人给人回味;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要有一定的意义;叙事角度变化灵活转换自如,篇幅可长可短;题目既新颖又有概括性。总而言之,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叙事文章的写作,实际上是将教育教学工作转化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生命。它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用一位教育名人的话:“教育教学叙事文章的确是教师专业生活事件的真情告白。通过对它的撰写,能让教师进入一个极富人情味、极具人文关怀、极具情感魅力的思索领域。”
教育教学叙事文章的写作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其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教育叙事可分为六类:
1、叙议式。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在“夹叙夹议”的阐述中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主题讲清楚。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形式。
2、反思式。就是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
3、陈述式。就是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含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反思,但不过多地加以评论,让读者自己从客观陈述的事实中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4、比较式。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5、点评式。就是叙事研究报告中请他人对其中某些环节或某些细节进行点评。这样做,可以引起读者对这些地方的注意,并且这些观点还可以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争鸣。点评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处,表达出点评者对这篇教育教学叙事的总评价。
6、质疑式。就是阅读了别人撰写的叙事研究报告后对文本中的某些观点或情节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与作者进行商榷或讨论。
写出好的教育叙事,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第一、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师养成读书、上网的习惯,提高理论素养,是写出好的叙事研究的前题和基础。
第二、广泛收集资料,培养问题意识。教育叙事写作离不开丰富的素材和详细的原始资料。平时要注意运用观察、谈话、调查等方法,捕捉研究对象的深层信息,并养成记录的习惯,如写教育随笔、教育感言、教育日志,积累第一手材料,同时要事事处处留意自己身边的问题,关注身边的事情,有敏锐的洞察力,获得叙事的话题。
第三、通过反思提升叙事的品位。反思是叙事中“议”的基础。只有有深度的反思,才能有分量的“议”,才能使自己研究有深度、有价值,使读者被打动,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大的收获。
第四、把握住一些要领。①把握事件主线。写教育叙事要从一个或几个教育事件中梳理出一个线索,使叙事有一个体现教育理念的明确主题。②注重事件细节。叙事报告就是由一系列事件和事件的细节组成的。对事件细节的精雕细琢,除了能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之外,还能提供给读者隐藏在由细节组成的画面之中的潜在的某些有价值的成份,甚至不需要过多的有理论来阐释的意义。③关注事件的分析阐释。教育叙事报告既有对故事细致的入微描述,又有洞悉教育事件的深刻阐释;既要把日常的教育现象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要解析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使平凡的教育故事蕴藏不平凡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