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回响穿越八十载风云,与新时代的强音交汇于长安街;当教室里的国歌声与天安门前的礼炮声隔空共鸣;当一颗颗年轻的心为同一个画面而澎湃跳动……
这场意义非凡的阅兵仪式,成为了巴川学子突破教室围墙、贯穿认知与情感的“大思政课”。
预热:带着信仰走进历史
观看,从不应只是眼睛的奔赴,更应是心灵的预备。为确保学生深度理解阅兵的厚重意义,各班开展了以“九三阅兵”为核心的主题班会,围绕其特殊历史意义、国防现代化成就和抗战背景等知识进行讲解。
老师们借助视频、图片和数据,将曾经的烽火岁月与国家今日之强盛清晰连接,在学生心中埋下思考的种子,为次日集体观看做足精神“热身”。
这一筹备旨在引导学生读懂过往,建立理性历史观,理解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智慧、更好前行。
观看:万千心跳同频共振
9月3日上午,校园内弥漫着庄严振奋的气息。学校采用“集中+分散”模式,精心组织全员观看:学术报告厅内师生代表齐聚,教室中同学们准时守候,训练基地的新生以整齐方阵共同观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同一面旗帜、同一条长安街。方队经过引来惊叹,老兵出场令人动容。学生们身姿端正、全神贯注,眼中满溢激动与自豪,现场氛围庄重热烈。
这一刻,个人情感与民族情怀同频共振,“爱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可感可知、涌动于心的炽热力量。
内化:将澎湃热血华为成长动力
观影结束后,各班趁热打铁组织分享会,同学们踊跃发言。大家谈论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国家强大带来的安全感,以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正如高2026届一位同学所说:“阅兵点燃的不只是热血,更是今后献身国防的志向!”
更可贵的是,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自主成长意识。有人因官兵英姿立志报考军校,有人因大国重器决心科技报国。
德育处周主任欣慰地表示,这不仅是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自主教育,对学生的志向确立和人生规划影响深远。
分享会将瞬间感动沉淀为持久情怀,把国家叙事融入个人成长,引导同学们思考“新时代青少年的使命”。
内化于行
看看巴川学子怎么说
小班教学部2028届9班 李钰萱
“我们将带着这份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在新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拼搏,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班教学部2027届1班 成汶倩
“当广场上的白鸽漫天飞舞时,我不禁想到那句振奋人心的口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小班教学部2026届12班 章琪景
“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宁的保障,而国家的繁荣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清北教学部初2027届清北2班 李一攀
“强大隆重的阅兵仪式不仅是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带来的自豪感与安全感,更让我明白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清北教学部初2026届鹏志班 徐若晰
“回望漫长历史,我们知道9月3日不仅代表着抗日战争胜利,还告诉我们:历史的警钟,永远长鸣。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弱国。现在的中国是繁荣昌盛的、是朝气勃发的。”
恩来教学部2027届红韵1班 胡好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更加坚定和平的信念;我们勿忘国耻,不是沉溺苦难,而是汲取奋进的力量。”
恩来教学部2027届红韵1班 陈丽媛
“我们应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让祖国愈加繁荣。”
恩来教学部2027届红韵2班 王嬿棋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践行习主席所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STEAM国际创新教育书院2027届1班 邓林隆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这代人使命在肩:将科技报国之志融入日常学习,以工程思维解难题,以创新意识开新局。”
STEAM国际创新教育书院2026届7班 魏琪
“5000年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铸就了现在的中国。”
STEAM国际创新教育书院2026届8班 李文可
“中华大地上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激荡不息,驱动着遍布全球的无数颗赤色爱国心。”
新高中教学部高2028届8班 奚百川
“作为高一学生,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会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努力学习知识,增强自身本领,将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新高中教学部高2027届12班 佘宇涵
“当代青年立于前辈巨人之肩,当不忘困难之痛,居安思危,争做未来钢铁长城的锻造者,中华民族的复兴者,世界和平的守卫者!”
新高中教学部高2026届9班 颜嘉
“这是一堂最好的“开学第一课”,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以知识为刃、以担当为甲,在强国建设的赛道上接力奔跑,为守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
新高中教学部高2026届3班 关皓夫
“新一代的青年,躬逢盛世,肩负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我辈自应继承前辈敢担重任之铁骨,勇行千里之壮志,奔赴属于我们的疆场。”
新高中教学部高2026届4班 孔维蕊
“阅兵,阅的是热血未泯,阅的是征途无畏,亦阅的是吾辈国心。”
升华:教育匠心的深远回响
这场观影活动背后,蕴含着学校的深远考量:
它是一次历史观的精准塑造。通过“看前-看中-看后”的全链条设计,避免了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引导学生从“知”到“感”最终至“思”,建立起对民族历史的理性认知。
它是一次国家认同的强烈赋能。集中观看的仪式感,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与民族归属,让“我和我的祖国”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它更是一次成长内驱力的深度唤醒。活动将阅兵的外在激励转化为内在动力,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从情感共鸣走向行动自觉,实现了爱国情怀从“认知”到“践行”的关键跨越,为其自主成长注入了持久而磅礴的精神力量。
红旗漫卷,耀我山河;
誓言铮铮,仍在回响。
九三阅兵虽已落幕,但它点燃的爱国之火与奋斗之志,已深深烙印在巴川学子心间。
这堂思政课所传递的信仰与责任,必将伴随同学们在人生的征途中,勇毅前行,用奋斗书写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