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青春 | 夏美佳,在书海里丰富人生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9-02 16:20    浏览次数:

自主青春

青春因奋斗而闪耀,榜样因拼搏而动人。

优秀毕业生以汗水书写成长,用坚持铸就梦想。他们或钻研学术,或投身实践,或担当使命。他们的故事,是青春的注脚,更是前行的力量。让我们从他们的奋斗足迹中汲取启迪,照亮成长之路。

《第七天》教会我,文字可以是利剑,也可以是良药。"这个如愿考入南京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女孩,在巴川中学的六年时光里,用一本本书籍搭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从懵懂的阅读爱好者到深度的思想者,她学会了用读书解决问题,不仅是知识,还有心态。

遇见读书笔记本

图片截取夏美佳读书笔记

夏美佳至今记得高一学校发给每位学生的《读书笔记本》。这个深蓝色封面的本子,首页印着推荐书目:《论语》《我与地坛》《平凡的世界》......每一页都设计有摘抄栏和感悟区。

"最开始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她坦言,"但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的思考越来越深入。"她以余华的《第七天》为例,最初只是机械地摘抄一些语言精炼而优美的句子,后来开始记录自己的困惑:"为什么余华笔下的死亡如此温暖?"到后来,她已经能感悟:"《第七天》用魔幻解构现实,用温情消解苦难,这种叙事张力正是文学的魅力。"

渐渐地,她摸索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先在网上查阅书籍背景,再精读标注,理解书本里的语言运用,最后整理金句和人物素材。这些方法让她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有取值不经的人物素材,也让她的文章在满分60分的情况下时常可以拿到56分。

书是良药

夏美佳的地理一直是她的“老大难”。尽管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但那些气候洋流图、地质构造对她而言就像天书,用尽了力气也只考到68分。盯着试卷上刺眼的分数,她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沮丧的时候她翻开了《平凡的世界》。"书里面,孙少平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奋斗的场景突然击中了我,"她回忆道,"比起他的处境,我的困难算什么?"这个场景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但光有精神激励还不够。地理老师发现了她的困境,开始有针对性地帮助她:每次作业后单独找她讲解,一次小小的进步也会有大大的鼓励。夏美佳也主动转换学习方法,在规划本上增加"地理专属时间"。渐渐地她找到窍门,最终在高考中拿到95分。

在巴川“读万卷书”

巴川中学各教学楼有随处可见的“开放式书吧”,为同学们广泛阅读打造“阅读空间100计划”,览山书屋、院士个辅室、班级读书角都是夏美佳最爱去的地方。每个别致的阅读空间都摆满了学生们的读书笔记和推荐卡片。"开放式书吧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让阅读变成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夏美佳说。她时常驻足翻看同学们的读书心得,“虽未谋面,却像在与知己对话”。

作为巴川"五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场讲座为夏美佳打开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就如高一暑假那场《遇见敦煌》的讲座便令她记忆犹新:专攻敦煌壁画研究的老师带着精美的壁画图片,讲解了飞天服饰中蕴含的唐代审美,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化学、宗教与艺术的跨界讨论。还讲述了壁画修复师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原来书本上的'文化传承'四个字,背后是这么多人的付出。而文科不是死记硬背的年代数字,而是活生生的文明密码。

如今,夏美佳即将踏入她向往已久的南京大学——一座浸润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学术殿堂。回首在巴川的六年时光,最珍贵的收获莫过于那套让她终生受益的读书方法。

"巴川给我的不仅是知识,"她真诚地说,"更是一套受益终身的阅读方法论:教会我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把书读活。"在她看来,这种能力远比分数更重要,这是真正能伴随一生的财富。这背后,蕴含着巴川对阅读教育的独特理解: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与伟大灵魂对话"的能力。

正如夏美佳在读书笔记中写道的:"每本好书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上一条信息: 自主青春 | 看爱哭鼻子的女孩如何"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