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联合国,一场STEAM驱动的少年外交革命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5-19 20:12    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主席,各位代表,我谨代表中国在此发言……”

巴川中学 STEAM 创新教育学部的初二学子们,身着黑色西装的“中国代表”刚结束两分多钟的主发言,突然转身向主席台示意:“剩余时间让渡给印度尼西亚。”

全场安静了一秒。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圆桌另一侧——14岁的“印尼代表”迅速起身,沉着开口:“感谢中国代表的信任!印度尼西亚高度赞同中方关于人道主义救援的倡议,并提议在东盟框架下建立区域性粮食储备网络……”

30多秒的时间,语速适中,逻辑清晰。当计时器归零时,掌声从评委席蔓延至观众席。台下,西南大学模拟联合国社团前会长、韩国首尔大学在读研究生杜航宇低声感叹:“这应变能力,哪里是第一次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初二学生!”

挑战

当初二学生站上国际谈判桌

“Thank you chair ,thank you all. Here is the voice from China……”

当聚光灯亮起,身着正装的“各国代表”用流利的英文阐述立场、发起动议时,很难想象这是一群平均年龄14岁的初二学生。他们手中的《学术手册》,一本经过权威系统查重、引用含IPCC气候变化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教育文件等13份权威文献的30页指南,成为这场高规格会议的核心工具。议题包含“第16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与“第28届万国邮政大会”,讨论内容涉及“和平金砖体系”“绿色能源转型”“邮政业数字化”等专业领域。

最难的考验在“动议辩论”环节。根据规则,任何代表都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其他国家的“时间让渡”点名,需立即回应观点。“就像上课时突然被老师抽问,但问题全是国际新闻级别的。”学生们这样形容。

“一开始拿到学术手册,我连‘多边主义’‘终端费机制’这些词都看不懂。”一位学生坦言。手册里长达30页的背景文件,充斥着“终端费机制”“多边主义”等专业词汇,但正是这份“超纲”的挑战,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从搜索新闻到逐字翻译外文资料,从熬夜修改立场发言稿到模拟辩论中的唇枪舌剑,他们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从“小白”到“外交官”的蜕变。

蜕变

一场认知的跃迁

14岁的少年们要站上这场充满专业术语的讨论台,需要经历三重考验:知识重构、立场转换与人性洞察。

当“俄罗斯代表”发现本国反对中国提出的部分和平条款时,顿生疑虑:“资料是不是错了?中俄不是盟友吗?”

扮演日本代表的学生翻遍外务省文件后感慨:“日本在气候议题上的投入远超我的想象,不能只用历史课本的眼光看一个国家。”

有学生在调研“万国邮政联盟”后惊讶:“原来快递物流里藏着国际博弈——美国退出终端费协议,差点让全球小包邮费暴涨!”

活动中,许多学生经历了价值观的“颠覆时刻”。这些冲突与重构,成为最生动的国际关系课。我们习惯了非黑即白的思维,但现在明白,每个政策建议都关乎具体生命的尊严。国家立场背后是无数妥协与创新的叠加,是无数利益的平衡。

联结

STEAM教育贯通全球的跨界实践

这场教育实验的突破性,不仅在于议题的前沿设定,更在于其突破校园围墙的资源整合。

西南大学模拟联合国社团的9位导师团队全程参与,撰写学术手册、培训学生,甚至逐句批改立场文件。“我们只提意见,不代写内容。”社团会长杜航宇强调,“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检索、验证信息。”这正是STEAM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路径。

由中国、津巴布韦、南非、俄罗斯组成的四国导师团队,运用中、英、俄、非洲本土语言多语言指导学生,还原真实外交场景。他们既是学术评委,更是文化解码者与桥梁搭建者。

在“人文金砖”议题中,学生们结合艺术与科技,将STEAM融合,提出“文化遗产数字化共享平台”;在“邮政业数字化”讨论中,他们用数学建模分析物流成本,用工程思维设计无人机配送方案……知识不再是纸面公式,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生长

STEAM教育照进现实的N种可能

当其他学校忙着选拔“尖子生”时,巴川中学STEAM创新教育学部向所有初二学生敞开大门——只要敢报名、肯吃苦,就能站上国际舞台。380多人的年级,150份报名表如雪片般飞来,最终入选的40人中,有人英语是弱项,有人表达力不够,有人吐字不够清晰……

但正是这群孩子,创造了最鲜活的成长样本:

他们把发言稿拆成百个单词片段,反复跟读,最终在台上用段发言惊艳全场;每天排队跟指导老师一起练习语速、控字能力,在让渡辩论中字字清晰;他们啃下30页天书般的学术手册,在各种报道中挖出关键数据,把晚餐时间变成“家庭新闻发布会”。

5小时高强度彩排,3小时全神贯注的正式会议,当他们坐得笔直、逻辑清晰地反驳他国提案时,巴川中学STEAM创新教育学部的理念悄然浮现:尊重差异,发展优势,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让每个孩子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活动刚一结束,STEAM创新教育学部便收到西南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学校发来的贺信。他们在贺信中称赞巴川学子的蓬勃活力与卓越追求,盛赞巴川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锻炼领导力、开拓全球视野的宝贵平台。

正如贺信所言,19个国家35名代表、4位国际导师、9位西南大学模联社团成员、380余名初二学生,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外交实验”中给了我一场关于教育最美的蜕变:

给少年一个支点,让他们撬动对全球事务的思考;

给思想一片星空,让责任、创新与共情在其中自由生长。

上一条信息: 连续三届蝉联特等奖,区域唯一!
下一条信息:科技节的魔法盛宴,藏着多少“未来科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