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您 | 从哭着进学校到非巴川新高中不读,他们经历了什么?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4-10-17 15:02    浏览次数:

老师是什么?

有人说是蜡烛,是园丁

有人说是灯塔,是航标

曾清老师的学生却说:

我要努力成为您的骄傲!

或许,老师之于学生

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启迪与激励

刚带着学生参加完中考的鹏志班班主任曾清老师这两天很忙,她还有很多后续工作需要完成。

上午刚开完会,曾老师就收到好几个家长的私信:尊重孩子的意愿,读巴川新高中。

这其中不乏三年前哭着不情愿进入教室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们在三年后的今天一再叮嘱父母,必须上巴川新高中?

或许,曾清老师的经历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仪式感

枯燥生活的安慰剂

这次中考前,曾老师早早就想好要给孩子们定制一个向日葵挂件,还要绣上孩子的名字。

考前,曾老师郑重地将向日葵交到每一个孩子手中,她说“一是预祝大家一举夺魁,一是希望大家以后的成长向阳而生。”

孩子们欢天喜地将向日葵挂到了书包上。

曾老师总是在各种关键节点上做足仪式感,开学季的手写信,每一封都是实打实的赞美与展望;体考定制专属可乐,给孩子们冒着泡地打气;“三八”妇女节写给每一个女生的信,让她们懂得爱人先爱己……

这些仪式感可以温暖孩子的心,为他们成长注入力量,让他们有着直面困难的勇气。

这些仪式感成了孩子们的一贴安慰剂,也是曾老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桥梁。

有孩子说:或许二十年后我已经不记得老师讲过的知识点,让我做过的试卷,但是,我一定会记得那个夏天暴雨的晚上,老师穿过大雨,微笑着将西瓜和烤苕皮递到我面前。

孩子们很喜欢这种仪式感。他们也从中看到了老师的用心、真心、苦心。

慢慢地,孩子们的心静了下来,收起浮躁,一切向好。

被看见

成长的魔法药水

曾老师带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孩子,睡觉时,他用手电筒射同学的眼睛;上课时,他故意就将水倒地上,再自顾自拿来拖把拖地;要不然就拿鞋子打同学;要不然就不上课,到处溜达。

渐渐地,他成了家长的“焦虑源”,同学眼中的“捣蛋鬼”。

曾老师先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得知孩子父母忙于生意,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成长教育。他一直跟着外公外婆长大,老一辈信奉“棍棒底下出好人”、 “打压式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逆反而又渴望被认同。

借运动会契机,曾老师找到孩子,先真诚恭喜他运动会拿到全年级第一名,再郑重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体育好就是他的优点。

曾老师为这个孩子认真剖析体育带给他的好处。随后要求他发挥自己的能量,帮同学、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同学和老师得到帮助后的感谢,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被看到,且存在有价值有意义。

变化开始发生,他不再跟老师对着干,上课也不再乱跑。

同学们都惊讶于他的变化,坐得住、认真听讲、热心肠。

曾老师说:每个孩子需要被看见,每个孩子的被需要值得尊重,每个孩子的成就值得被肯定。

民主性

内驱力的加油站

曾老师的班上,班干部自己选、座位自己排、想做的活动自己决定、班会课主讲人自己选。

如果你说这只是小儿科的民主,那么,如果你的孩子说:妈妈,今天我不想上课,我想玩,你会怎么选?

曾老师会说,好!你就放心耍!

考试前,她会给孩子们放上他们喜欢的音乐,点上烧烤,带上门,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尽情享受、彻底放松后再出发。

在激发孩子内驱力上,曾老师不只是默默行动,也注重言传。

她的“言传”不是简单说教,而是用实事新闻为导向,通过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实例带出孩子们应该明白的点。

很多孩子从小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好好学习,你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有份好工作。

然而,对孩子而言工作的事情太过遥远,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好好读书才能找到好工作。

10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曾老师很清楚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

她会花大量时间整理与“学习的意义”相关的时事新闻,用一堂课的时间,从一个小点讲起。

她跟孩子们总结说:学习的意义就是,将来,你喜欢的东西很贵,你买得起,你喜欢的人很优秀,你匹配得上!

之前困惑于学习意义的孩子们后来告诉曾老师,那是他们听过的最能理解的答案,也是最让他们能为之付出努力的答案。

赞美

孩子向好的能量密码

曾老师喜欢赞美孩子。

她说:数君十过,不如赞君一长,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

为此,曾老师在班上发起每周一赞。每周,每个孩子都要赞美一个或几个同学。

曾老师将这些赞美制成ppt,在班会上逐条读出。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名字显示在屏幕上,那份摆上台的赞誉,带给孩子的冲击力巨大,他们清晰感受到“原来,我这么厉害”!

那些被当事人忽视的优点,随着屏幕的展示,被放大,被他自己感知,那些潜藏的优点开始发挥出作用。

曾老师觉得这个力量还不够,她将班级文化墙划出一块,专做“夸夸墙”,孩子们可以尽情在上面夸赞同学。

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让沉默者大胆开口不再吝于赞美;让自卑者发现全新的自己,开始自信大方接受。

向上向善,有了抓手,有了途径,有了方法,有了目标。

于是,那些无形的东西变成了可见的成绩:曾老师所带班级被铜梁区评为五四优秀班级,班级同学多次荣获区级、市级奖励……

在这过程中,曾老师也和同学们共同成长,被评为铜梁区优秀班主任、铜梁区优秀辅导员……

曾清老师说

做到民主公平,多夸,多爱,这个班肯定不会差!

公平、民主、温柔、爱心、理解、包容

是她讲到最多的词

这也是如曾清老师的教育从业者

对教育边界的拓宽,对老师角色的重塑

因为每一个巴川老师们

点点滴滴的付出

让学生和家长看到成长的希望,感受到教育的辽阔

才有了

“我们只读巴川”

“孩子说了,高中不是巴川不上”

上一条信息: 最美的您 | 为什么家长眼中的叛逆孩子都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