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您 | 为什么家长眼中的叛逆孩子都愿意听他的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4-10-17 14:56    浏览次数:

青春

如同即将盛放的玫瑰

绚烂却多刺

有人选择将刺拔掉

他却说

每朵花都应有它自己的样子

 

每个青春都应有它独特的光芒

几年前,杨春老师放弃公务员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巴川中学一名数学老师。

只因刚上大学时,杨老师做为唯一一个被成功聘请的培训老师,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在心中种下了一个教师梦。

如今,刚满30岁的杨春老师,任2个班的数学教学、1个班的班主任、创新学部初三年级主任, 创新学部校长助理。多个角色他应付得游刃有余。

在与杨老师的谈话中,小编听到他多次提及“关键词”。他提炼的“关键词”贯穿每一项工作的始终,让工作有来处、有去处,能落到实处。

今天我们就以关键词走进杨春老师。

1      关键词:关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 陶行知

进入初中,常有家长心有不甘,孩子跟自己突然就从无话不说变得无话可说,难以捉摸,浑身尖刺。

很多人试图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让孩子长成自己希望的乖乖仔,却不想自己与孩子“言者谆谆”,孩子却是“听者藐藐”。

杨春老师所带的孩子们,遇到问题无一例外喜欢跟他倾诉。

有孩子半夜1点多哭着打电话给杨老师;有孩子重回学校后特意第一时间找到杨老师,告诉他“我回来了”;甚至有家长因孩子进入高中后出现问题仍求助于杨老师……

面对孩子和家长的信任,杨老师很欣慰。他也笃定地说因为这些信任,让他知道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是正确的选择。

眼里要能揉进沙子

杨春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经历了从“紧”到“松”,从“急”到“缓”的过程。

最初,杨老师“眼里揉不进沙子”。恨不得24小时与学生绑定,生怕因为自己没说到位,没讲明白,让学生犯错、踩坑、走弯路。

看到学生有一点点问题,便急得立马纠正他。

然而,这种紧绷的状态,耗费时间精力的付出,并没有让他的教育目的达到理想状态。

杨老师反思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孩子的同路人、朋友,在过程中只教他们方法,允许学生试错,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当孩子经历整个过程,亲历过对错后,信任便开始建立。”

真诚才是必杀技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 而学业的繁忙、身份定位的迷茫,加上诸多与之不匹配的网络信息,孩子们无法完成自我身份的认同,开始焦虑不安,进而用厌学的方式回避。

杨春老师在巡课中偶有发现不够专注的孩子,便会将他们请到办公室,打开抽屉,让孩子读出他送给他们的一句话“今天的阳光是为我洒的”。

这是杨老师小心珍藏的座右铭。

当他微笑着将这句温馨的、积极地、正面的话分享给每一个跟他进办公室的孩子。那些迷茫的渴望长大的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他们开始愿意打开心扉,真心交流。

临走,杨老师会主动伸出手,说:“来,我们两个握握手。”

握手,便是达成约定,便是为承诺付出行动的开始。

2      关键词:尊重

 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

                                                          —— 刘献君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浓度超标。他们用各种方式标榜自己的独特。

杨春老师的看到与尊重,理解与赞美,抚慰了敏感的他们。这份尊重,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个性差异需要尊重

杨老师总能从孩子的那些看似“离经叛道”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当他看到拿着话筒模仿主播做直播的孩子,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录制,并发给孩子的父母,告诉他们,“孩子的表现力太棒了!这在课堂上根本看不到!”

前两天考试之后,杨老师带着孩子们吃了火锅。氛围热闹处,孩子们开始划拳。

30岁的杨老师一副老父亲样笑眯眯在一旁观战:“他们想体验大人的社交方式,但是又谨记自己的身份,做得有礼有节。从孩子们外放的情绪中,能看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有孩子注意到店里大瓶饮料只要9.9元,一个人根本喝不完,要求将这家店作为根据地,下次再来。

杨老师说:“站在学科角度,孩子们透过饮料定价,感受到这家店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有了社会实践,收获了课本上没有的情感认知。

这也正是巴川中学强调要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要做“打开校门的课堂”的原因。

认识“不同”才能“和”

“独一无二”,让我们成为了你、我、他;“独一无二”,也让每个人性格不同,从而产生冲突。

杨老师常教导孩子们要正确认识事件根源,正确认识对待这些不同,矛盾才能随之化解。

很多行为是性格使然。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短时间形成,是经过漫长的,贯穿整个成长期形成。

他让孩子们遇事换个维度思考:能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如果不能,对方是不是也一样很难改变?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倾听,不急躁,不轻易反对,不要想着立马解决问题,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达到效果。

杨老师还建议父母,有问题,应该随时想着借力于老师。做到“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3      关键词:发展

 好教师应该关注孩子整体发展

                                 ——习近平

充分认识到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巴川中学对老师的要求。

对此,杨春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索,并取得可观的成绩。

以小见大, 成长看得见

杨老师班上有两个孩子参加区少儿主持才艺大赛“点赞少年”,获得了冠军。没有人会想到舞台上自信的他们,曾经也紧张慌乱。

在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从班里家长会的小小主持做起,再参加各种活动、比赛,渐渐成长后,开始主持学校的“周末广场音乐会”。

杨老师为他们报名区里的比赛,看着他们拿到冠军。两个孩子从小平台走上大舞台的路上,一直有杨老师的身影。

为了让孩子们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奋斗方向,杨老师一方面统一了年级文化壁纸,通过外显文化让孩子们知道成长方向与维度。

另一方面发展数学与英语走班教学。

从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情况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多维度评估,找到最利于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材施教。

他还让年级干部交换,深入各个学科组,参与教研会。每个干部承担成绩相对薄弱的班级或孩子的交流、辅导工作。

这次抽考,班上几乎所有孩子的成绩都达到700+。

聚焦,体考成绩创新高

作为年级主任,体考是压在杨春老师身上的一副重担。孩子们刚升上初三的第一节体育课,他就迫不及待地去“观战”。

几次跟课下来,杨老师总结出一个问题——不聚焦。想让每个孩子拿到他的最高分,必须改变。

杨老师在了解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当前的成绩后,提出有些教学动作可以提前或者优化,以及对孩子们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前后3次优化教学动作,对每个孩子做清晰明确的目标规划。最终全年级体考平均分达到49.16分,创历史新高。

“巴川给了我极大的成长空间。在这里,我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杨春老师告诉小编,“教育应该是润物无声,是点燃,是温度,是感召。”

杨老师的教育梦有情怀有温度。

前不久,杨老师曾经的学生偷偷从江津出发,地铁、动车、公交来回倒腾5次,终于在巴川学校门口见到了一直想念的杨春老师。

杨老师见到学生的那一刻,除了意外更多的是感动。在杨老师看来,这个平时极为节俭的孩子,为了见自己一面花费颇大。

这正是杨老师在以“心”育“心”,以人性涵养人性的教育实践之路上,得到的老师和学生人性光辉的交相辉映。

此刻,教育有了塑造人的力量!

上一条信息: 直击 | 应该被珍藏的高考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