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巴川行︱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莅临巴川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3-03-14 15:53    浏览次数:

王复明,土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河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教授、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

王复明院士潜心研究基础工程无损检测和非开挖修复技术及装备,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应用于南水北调、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上海苏州河堤坝、京港澳高速公路、兰新高速铁路、广州地下管道等重大工程,解决了渗漏、防治、修复加固和应急抢险一系列技术难题。

截至2018年11月,王复明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

2月17日下午,王复明院士莅临巴川中学,为同学们上了一堂题为《固坝修道,是我一生的追求》的科普讲座。全校同学通过现场讲座和教室直播共同感受了一场有关追逐梦想、投身祖国建设的奋斗人生。

土木工程是干什么的?王院士通过这样的提问很快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

王院士介绍了自己走上固坝修道的成长历程:因参与一场罕见的抗洪救灾,萌生了“治水梦”。作为“时代的幸运儿”,有机会参加高考并学习水利,研究治水40余年,一直立志做一名“工程医生”。他在美国学习水灾害防治,自称是“固坝修道” ,历经“十年磨一剑”终于在道路铁路及机场病害诊治、堤坝及地下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三大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如何利用振动、电磁等对路面没有任何损伤的方法进行快速检测?面对国内当时没钱购置设备、研究方向不被看好等困难,王院士带领团队克服困难,通过一点点的累积收获了百万监测数据,对公路质量和病害做到“心中有数” ,为今后的道路诊治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王院士讲述了研发过程中的感人故事,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权威的数据,打开了大家的认知大门,激发了同学们对“固坝修道”的兴趣。

“公路医生”是怎样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开展诊治修复的?需要解决材料在有水环境下反应后体积收缩的关键难题,同时要保证材料的环保、耐久、早强、适应性强等特点,团队为此付出了大量辛勤的研究。形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机场跑道检测修复成套技术应用于19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道路及机场修复项目,累计处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面对国内外涌水封堵应急抢险技术匮乏的现状,团队突破了水反应材料容易被涌水冲散技术瓶颈,发明了高聚物防渗墙技术、渗漏涌水快速治理复合注浆技术,解决了堤坝及地下工程渗漏涌水防治的难题。

针对地下排水管网病害突出的问题,不仅会漏失大量水资源,还会降低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城市排涝能力、引发城市道路坍塌事件,他们开发了地下管道渗漏、脱空、沉降非开挖修复技术。

在多年“工程医生”的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王院士萌生了“工程医院”理念,建设“工程医院”不仅可以对工程基础设施进行体检、养护、治病、 除险,由于工程基础设施病害险情多样,“工程医院”需要多种“医术”和多科“医生”,可以成为相关行业的共享平台,能够加强行业间的交流;搭建“工程医院”,还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工程卫士”。

 目前,“工程医院”受到相关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广泛重视,目标定位、平台架构逐步清晰,共享模式、运行机制也日臻完善。王院士还为同学们普及了工程医院的架构、各自的职能、专业设置等专业知识。坝道工程医院目前已成立3个总部,62家分院,覆盖全国23个省区市和交通、水利、市政、环保等行业,已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工程医院体系”。

固坝修道是国家大计,更是民生大事。当前,强调“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王院士呼吁要发展科学普及,希望教育能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能提早进行成长规划和职业规划。希望同学们提前深入了解大学和专业,尊重自身的兴趣和才能,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随意性。

面对土木水利类专业社会吸引力不足的现状,坝道医院还组织高校与中学联合开展“青少年理想与大学生就业调研分析”,组织专家百人团为青少年提供咨询服务,建设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融合相关行业,打造特色科普旅游基地等一系列有益的举措。

王院士莅临巴川,参观校园、指导学校发展,做学术报告、与学生亲切交流,亲切和蔼的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得知王院士还是一名妥妥的乒乓健将后,老师和同学们强烈要求王院士给大家一展球技,适逢巴川乒乓球队即将外出比赛,在备战已久的小球员面前,年逾古稀的王院士毫不示弱,不仅动作娴熟,在逐渐增加强度,连续几轮快速拉球的对抗中,依然气定神闲,神采奕奕。后来得知,王院士在工作和科研之余,乒乓球是他的一大爱好,但凡有空总会去打球,常年坚持,锻炼了强健的体魄和高超的球技。王院士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同学们强健体魄的重要性,有了好身体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巴川讲坛”已举办多年,其中两院院士是最重磅的嘉宾,近年来先后邀请何祚庥、滕吉文、樊代明等各位院士,王复明院士莅临巴川为同学们带来的新的学术视角和专业方向,扩宽了大家的视野,也为爱好工程,有志于基建事业的同学们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为同学们邀请各领域的优秀专家莅临巴川,让同学们有更多与名家面对面的机会,为拓展学生视野,树立远大理想创造更多的条件。

报告感言

家国魂撑起“筑堤”梦

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去听了王院士的报告,他讲述了自己几十年来辛勤努力的成果,让人听完不禁热泪盈眶。

王院士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的研究,并且应用于全国各地,他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实践,做到“胆大不妄为”,直到王院士的报告结束,我还沉浸在其中,这是多么值得可歌可泣的呀!

王院士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做事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要敢于创新的精神,立志追梦的可贵品质。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是梦想的创造者,所以青年人就须有梦想,也许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便令你觅着想要奔赴的路途,只要心有梦想,远又何妨。

——七年级小5班巫鸿宇

在日常生活中,我所认为的院士都是不苟言笑,醉心学术的,但听了今天的讲座,我对院士有了一个新的印象。

王院士所从事的是土木工程,一场70年代的洪水将堤坝冲出了几十多个漏洞,也充斥着王教授过去的自己,因此他开始研究水利。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王教授30年的研究磨出了三把惊人的利剑,而现在三把利剑会在一起合成了王院士一生的成就。

“工程医生”王院士,今天平易近人的他,敞开了心扉与我们对话,如今利剑出鞘光芒闪烁世界,30余年前王院士刚刚开始学习水利,他也未必想到自己日后的辉煌,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应该现在努力,日后拿到属于自己的“宝剑”吗?

——七年级小15班龚思越

上一条信息: 荣耀巴川︱两年两剑桥,巴川双子星
下一条信息:成长分享 | 我为自主教育增加一种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