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狂热的珍珠爱好者,她除了首饰上大量选择珍珠之外,在头饰、衣襟的装饰也都会使用到珍珠,她的3000多件衣服上也都镶满了珍珠。
美丽的珍珠是怎么来的呢?
说到珍珠来源
还要从生物课上学习“软体动物”开始说起。
让我们一起跟随同学们的步伐一探究竟吧!
观察软体动物的代表——缢蛏
缢蛏是软体动物的代表动物,
其外有坚硬的贝壳,
却被称为软体动物,
这是为什么呢?
珍珠蚌也是软体动物的一种
珍珠蚌里面真的有珍珠吗?
珍珠蚌内部结构
刚取出的珍珠并没有什么光泽
先拿去抛光处理
明显看出光泽感瞬间不同
抛光前
抛光后
学习体会
在这堂课之前,我根本不了解珍珠,更不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经过课堂上的多道步骤,它来到了我的手中。我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变成平时戴的耳环、项链等。自己上手,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做成之后真是满满的成就感!
软体动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相关,除了装饰,还可以打磨成珍珠粉,具有护肤作用呢!下次我还要自己做一次珍珠粉!
——2024届7班 段天瑜
通过学习软体动物,我了解到了许多有趣又好玩的知识,珍珠原来是由河蚌的分泌物形成的,我们还学习了软体动物的呼吸、进食等等,收获颇多。
我这次近距离接触了珍珠,观看演示视频时觉得好难,但做起来也并非如此,真是验证了“实践出真知”!
——2024届7班 黄钰涵
教学后记
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科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搭建更广的平台,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生潜能的激发创造更多的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质,需要在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而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实践,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抓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建构解决问题所需的科学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形成乐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态度。
——生物老师 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