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小班 | 捧杯国际珠心算大赛金奖 同学为他封号“神算子”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小班   发布日期:2019-09-06 08:24    浏览次数:

今年6月1日,第六届“神墨杯”心算小博士国际争霸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484位选手在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两天的赛程紧锣密鼓,为选手们带来了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来自巴川小班初2021级6班的吴汉振涛却一路高歌猛进、披荆斩棘,历经重重选拔,最终将大赛金奖捧入怀中。而他,也是重庆地区唯一一名入围本次赛事的选手。

自我视角:珠心算塑造了我的学习思维

吴汉振涛在巴川小班学习

虽然大赛已经过去了三月有余,但吴汉振涛对赛事中的种种还记忆犹新。首个比赛日主要是题单作答,每位选手都需要应对海量的珠心算题目,不但要比拼正确率,还要抢时间,做到“稳、准、快”。

“几轮下来,我们来自中国的30位小选手有的也被淘汰了,其实我很紧张,毕竟我也想为祖国挣得荣誉嘛。”吴汉振涛回忆,虽然这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但之前在国内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多场赛事,他告诫自己必须要调动起“阅读比赛”的全部能力,提升专注度,不为外界因素所干扰。

平复心态后,在第二个比赛日的听心算、看心算、一心多用比拼项目中,他连下三城,一举夺魁,将金奖奖杯带回了中国,留在了重庆。

“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珠心算,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它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因为珠心算,吴汉振涛也钟情于数学学科,用他自己的话说,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了数字和加减乘除符号,就会忍不住来一波心算。

其实,在熟练掌握了珠心算后,他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学习的逻辑思维上,无论是英语单词、短语的拼写和记忆,还是古诗词、文言文的背诵和默写,他都摈弃了常规的“机械化”重复记忆,而是采用“节点记忆”的方式,进行知识提取和重点推导。

如今,八年级正在学习数学几何,他更是将珠心算的技巧融汇在自己的数学思维中,面对一道大题,他会首先进行问题解构,在需要求证的结论中,去反推条件,再调取相应的公式和定理逐步破解……一来二去,他不但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学习思维,同时也获得了更为显著的学习成就感。

师生视角:他是我们身边的“神算子”

吴汉振涛在老师办公室练习珠心算

在同学们眼中,吴汉振涛可以说是比计算器还强的“最强大脑”。“数学、物理考试他不用草稿纸,算得还又快又准!”“一张数学试卷,规定60分钟完成,他每次差不多40分钟就做完,然后就开始休息啦!”“我们班有一个说法,就是‘加减乘除计算,你宁愿相信是自己按错了计算器,也别去质疑吴汉振涛的准确度’……”

“他的确是我们身边的‘神算子’。”班主任卢光玲认为,吴汉振涛能有这样的才华和成就,不是单靠天赋就可以的。在入读巴川小班的一年多里,卢老师时常可以看见他利用课余时间作答珠心算题单、练习看心算的熟练度。

从全国60000多名海选选手中一步步脱颖而出,到最终摘得大奖,吴汉振涛的努力也被巴川小班乃至整个巴川校园所记录着。卢老师回忆,海选赛采用网上答题形式,她让吴汉振涛用自己的办公室电脑完成任务,需要做听心算和看心算训练时,卢老师也会客串“主考官”向他连续提问。

让卢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吴汉振涛在做一心多用训练时,需要双手交叉运球,同时眼睛盯着屏幕上闪过的运算题,嘴里还要第一时间报出答案。“我觉得他最大的特质就是极其专注,你想想,办公室里又不是特别安静,大家还在说话,他就一边拍着篮球,一边作答题目,从来不会被我们干扰。”

卢老师说,吴汉振涛的自律性不但让自己找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还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其他同学。平日里,他经常充当小老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别人交流分享,这更是作为一名巴川学子的可贵之处。

他的理想:考上清华大学

“ 既然做出选择,就要坚持不懈;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吴汉振涛想在未来继续参加

国内外珠心算大赛

他渴望考上如同巴川新高中那般优秀的学校

更以清华大学为目标

不断鞭策自己 促使自己持续迈进

上一条信息: 巴川小班 | 公益在师生中传承,快看巴川学
下一条信息:巴川小班 | 让孩子在每一次流畅表达中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