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可怜的孩子
2014级年级组 王继芳
家住酉阳的小帅说:“我不愿意住校,要走读,坚决!至少让我周末可以在校外行动自如。如果家长老师不同意,我宁愿整晚在大街上游荡,或者睡桥洞之类的地方。”无论怎么给讲道理,他都拒绝接受,堵死了你想与他沟通的所有渠道。
周末住在重庆市区亲戚家的小帅说:“凭什么这个周末要我留校?阿婆(小帅寄住家的亲戚)有事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我,不给我作思想准备的时间?凭什么大人想怎样就怎样,也不为我着想着想?星期六晚上就让我去睡桥洞吧!我不留校!”
……
要怎样才能够容忍这个孩子如此无理取闹?!
于是,此刻的我正与这个冥顽不灵的孩子对峙。我知道,他所有要求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我要打游戏,玩电脑,玩手机!他对这几样东西的爱恋,绝对比得上蒲苇的柔韧与磐石的坚贞。由于家远,周一至周五他没办法这样做,因为周末返校我要求学生们将手机交给我保管,回家时再发还,他几乎无空子可钻。但是学生周末回家天经地义,他可以争取。况且,在他父母的妥协之下,他已经争取到了周末住重庆亲戚家的机会。然而本周末,由于亲戚酉阳有亲人九十大寿,需要回去几天,临时打电话让我通知他周末留校。他听后先是沉默不语,接着课间就到办公室给他父亲打电话,直言不留校,责问为什么他不可以一个人在家,非得让他留校,高声大气,语气不善。这还了得?我将他叫到身边,批评他为什么对待家长这个态度,他就给了我上面三个排比句式的质问。
我很清楚他的这三个“连珠炮”为什么放得如此自然而“理直气壮”。因为他的这种气势曾经震慑住了他的父亲母亲,获得了周末离校的权益,获得了假期每天长达10小时左右玩电脑、打游戏的机会,获得了买新手机的福利(包括悄悄带到学校来,家长帮忙瞒着我)。这怎能不让我这个班主任愤怒?一个连家长都选择“顺从”的孩子,现在已经几乎变成了一个为所欲为的混世魔王,如此下去还不成为班级里的定时炸弹啊?更别说他自己的将来,定然是一片灰暗。我想,如果这真是我自己的孩子,此刻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呼过去几巴掌抡醒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的混球!
然而,他不是我儿子。他是如同我孩子的我的学生,我应该提着指引人生方向的灯笼引领他走正确道路的学生,一个不见得会理解我对他严厉的善意与期盼的倔脾气的孩子,一个我应该宽爱的未成年人。此刻的他就像一艘迷航的小舟,找错了前进的方向。我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可怜又可气的孩子?我捏紧了拳头,放开;再捏紧,再放开。
我知道他的“杀手锏”:横与倔!
我掌控着他的“软肋”:理与柔。
我问他:“阿婆对你好不好?你有没有讨厌她?”
答:“对我好,我不讨厌。”
我又问:“阿婆的好够不够得上掏心掏肺?(我早已了解到他的阿婆是位退休老教师,有带学生的经验,平常将他的周末安排得挺妥当。)”
答:“够得上,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再问:“阿婆的这份真心可不可以换回一次,就这一次你对她的理解与支持?”
他开始思索,比较厉害得失。这个孩子思维相当缜密,所以每次他的父母都屈从于他如簧巧舌之下的所谓“理”。
答案是:“不能。”
虽然根据我对他的了解,这个答案并不会让我感到太意外,但是这种直言不讳的回答依然让我再次愤怒了:
“为什么她几个月的真心付出竟然换不回你一次的理解与支持?就像你想让大人们理解你不愿意留校一样,你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一下他们吗?况且她只是你的亲戚,不是你的亲人,人家有事,没办法转圜,你总不能强求他们像你的父母一样事事以你为先吧?”
“大人就是这样,要求孩子处处听从他们的安排,为什么就不可以听听孩子的意愿?我早就说过,我不愿留校,他们这周偏偏要我留,而且又不提前通知我,我就是不留!”他开始使用他的“杀手锏”了。
我也不客气,直接指出他之所那么希望周末回去就是为了过过游戏的瘾,问他为什么对游戏如此痴迷,执迷不悟。他倒不含糊,坦然承认是这样,说是憋了一周了,该放松放松了。更绝的是,他告诉我痴迷游戏并不是他的错,是被父母给逼出来的,并细数了父母五宗罪:
罪一:小时候不允许他出门同其他的小朋友或同学玩,整天就把他关在家,他无事可做,自然就学会了打游戏;
罪二:父母经常为了打麻将,深夜不回家,他成了一个没人管,没人关心的孩子,只有找游戏玩;
罪三:父母经常带除自己以外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出去玩,心里闷气,只有打游戏;
罪四:父亲只知道和人应酬,喝酒喝到很晚,但是要求儿子各方面要做好,做得不好就骂、就揍。揍得他再也不愿意好好和父母交流,只好与游戏交流,至少可以高兴点;
罪五:小时候不太管我,现在我长大了,发现我游戏瘾大了就想管我,早干嘛去了?我现在不想让他们管了。
用他的话来说,罪不止这些,还有很多不想说了。
我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将通话设为“免提”,把刚才小帅的话给他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一遍。他的父亲听后只是不断地重复一句“嘿,这娃儿咯,啷个像这样呢?这些都拿起来说,我们怎么不关心他呢?”然后沉重地说,是因为酉阳那边的学习环境不够好,怕孩子出去混,学坏了,家长整天做生意,太忙,顾不上孩子,才把孩子关在家里的。而且打麻将、喝酒基本都是为了生意上的应酬,至于带其他孩子出去耍,多半是因为人家是客人,招待而已,而且叫小帅一起去时他又要打游戏不肯去。我们做父母的还要啷个嘛?
这番话,小帅每一句都应该听得很清楚,所以他没说话。我细数了这一年半来他的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列为了十大爱护,十大用心,十大无私。他越听,头就低得越低。
我问他:“老师和父母该拿什么将你从游戏的泥沼里拯救出来?”他张了张嘴,没话可说。因为他很清楚,父母和老师几乎为他付出了一切,尤其是父母。我点醒他:“能拯救你的,力量最大者其实就是你自己。你不是很讲“理”吗?不是经常以‘先说断后不乱’的原则处事吗?好,咱这次就和父母签一回合约,约好一方今后将游戏时间缩减为每天最多2小时(一下子让他戒掉是不科学的,逐步来吧。),不累积,天天清;一方保证今后对你的管教方式委婉些,先礼后兵,为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你看如何?”他爽快地答应了。在电话里,我、小帅以及他的父亲三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协议成功。
小帅笑眯眯地留校了。
但是,我不知道,这样的交锋什么时候还会再来一次。想到他细数的父母“罪状”,觉得这个孩子其实有些可怜,但是,是否打游戏,他是可以选择的,而他偏偏选择了痴迷其中,他对父母的控诉,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那一颗自私心暴露无遗。他身上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作为一个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肩负的就是给予孩子正能量,引领他们朝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人生方向前进的重任。对这个孩子,我需要继续思索:拿什么拯救他,这个被游戏蚀了心的可怜孩子。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