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艺术家空降巴川!这场千人盛会,藏着巴川最动人的教育答案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8-27 16:07    浏览次数:

"网上报名通道打开不到 1 小时,1000 个名额就被抢空了。" 巴川中学孟天才校长的话里透着不可思议与欣慰。

7 月 5 日下午,当蒋大为、张也、李丹阳、戴玉强、降央卓玛、云飞6 位艺术家走上舞台时,台下的学生、老师、家长,目光里的期待格外滚烫。120分钟的分享中,没有交头接耳,没有提前离场,这场还未结束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场——这场名为"名家面对面"的活动,到底有什么魔力?

11 秒 4 的百米成绩

藏着艺术的 "底气"

"我在中学时百米跑 11 秒 4,校记录保持了几十年!"近80 岁的蒋大为一开口就炸场了。这位唱了 60多年歌的艺术家,最感谢的是中学时的 "全面撒网":美术组组长、田径冠军、唱歌 "躺赢" 拿第一。

蒋大为的"凡尔赛" 背后,是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中学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文化课是钢筋,体育是承重墙,音乐美术是窗棂 —— 少一样,房子都不完整。"

这话恰好戳中了巴川中学的教育密码。学校推行的“五百工程" 里,"聆听 100 首名曲、欣赏 100 幅名画" 与 "参与100场讲座、阅读 100 部名著、实践100 次实验" 并重,正如蒋大为所说:"美育不是奢侈品,是让孩子眼里有光的必需品。"

当他说 "80 岁还能唱,全靠中学练的精气神" 时,台下学生突然懂了:操场上的奔跑、画室里的涂鸦,原来都是未来的 "能量储蓄"。

从想当作家到歌唱家

兴趣从不是 "单选题"

"五年级时,我满脑子想当作家。" 张也的分享让家长们笑了。这位多次登上春晚、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歌唱家,小学时是作文比赛 "常胜将军",直到初中假期被拉去考艺术学校,才发现 "唱歌这件事,藏不住"。

"文字是骨,音乐是血 。" 张也的话像一颗石子,在观众心里漾开涟漪。她强调的 "不局限兴趣",正是巴川中学 "艺体项目走班" 的初衷 ——同一时间,可以跟好朋友在操场上百米竞技,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去练琴,还可以在画室画素描。就像 16 岁在巴川师生帮助下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的巴川校友吴过,"学校从不会说 ' 你该只做一件事 ',而是说 ' 你可以试试所有事 '"。

当张也提到 "音乐学院学生开音乐会都难,而巴川学生 16 岁就能拥有" 时的那种不可思议与赞叹里,藏着对教育温度的共鸣:好的教育,从不是给孩子设限,而是帮他们把 "兴趣" 酿成 "热爱"。

辍学女孩与校长的弯腰

教育是 "不放弃"

"我辍学卖苹果时,校长蹲在菜市场问我 ' 想回学校吗 '?" 降央卓玛的声音轻轻的,却让会场瞬间安静。这位曾因家贫辍学的女中音歌唱家,永远记得校长帮她重回学校时说的话:"你等着我,我一定让你重新回到学校。”

降央卓玛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一位好老师的重要性。而这场景,像极了巴川中学的日常。老师会为学科薄弱的学生开 "个性化指导",会约定周末陪学生练琴,也会努力在“百场讲座”中把学生相见的名家请进学校 。 因为巴川相信,"教育不是筛选天才,而是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光"。

当降央卓玛唱起母亲在放牛时哼的藏歌,台下观众听得入迷:原来最好的教育,就是有人在你跌倒时,愿意扶你起来再送一程。

光鲜背后

是真实成长的生命质感

这场活动,巴川中学从策划之初就想让孩子们看到,艺术家的光环背后,都是真实的成长 ,是那些鲜为人知的犹豫时刻,挫折经历,被老师推一把的幸运,以及选择与坚持。

在这场直击心灵的对话中,李丹阳以军装烙印的信仰诠释"找到为什么而奋斗的初心,比掌握如何成功的技术更重要"的成长真谛;戴玉强用舞台淬炼的智慧证明"艺术感染力源于生活的厚度"的创作法则;云飞带着父亲般的通透道破"身心健康才是人生最珍贵的满分答卷"的教育本质。

艺术家们跌宕起伏的成长轨迹,恰恰印证了巴川坚守的教育哲学:教育不是把孩子雕琢成 "标准件",而是帮他们找到 "自己的节奏"。就像 "五百工程" 里的 100 次实验,允许失败;就像走班教学里的多元选择,鼓励试错;就像把艺术家请进现场,告诉孩子:"你看,前辈的路也曲折,但他们从未停步。”

艺术家们鲜活的人生切片,共同拼凑出巴川教育最动人的答案:真正的教育,永远发生在真实生命的互动中。

巴川"成就孩子一生梦想"的承诺,至此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 当教育愿意蹲下来听孩子的声音,愿意花力气请 "过来人" 讲真话,愿意相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梦想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星,而是脚下能一步步踩实的路。

上一条信息: 100%巴川,100%梦想:2025届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