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法解构传统教育逻辑的今天,教育正经历着从“知识容器”向“生命孵化器”的深刻转型。巴川以“智汇成光·育见未来”为主题,于2025年4月下旬举办第二届班主任学术论坛,汇聚全国顶尖教育智库、学术先锋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AI时代的教育生态重构。
这场活动,最终能带给我们什么?
教育江湖的“心法”与“招式”
钟杰:三维炼金术,打造班级江湖
全国德育首席专家钟杰提出“班级即江湖”的武侠哲学:用“看见、懂得、回应、真诚”四关键词打通师生任督二脉;以班训、班歌、班章凝聚精神内核,如豪侠八班“旗不倒,人不倒”的江湖气魄;制定《班级安全制度》《弹性惩戒协议》,让规则有温度、执行有力度。
“带班如练武,心法为根,招式为叶。” 钟杰老师的24本专著与实战案例,成为班主任们的“武功秘籍”。
杨春林:有温度的教育,从“容沙之量”开始
“扬翼”品牌班级创始人杨春林,以“三一原则”颠覆传统管理逻辑:“学生犯错三次,我才处理一次。教育需要留白,更需要信任。” 他分享的“非暴力沟通四步法”(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需求→协商方案),让在场教师直呼“直击痛点,操作性强”。
弹性惩戒制度”更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犯错后,需填写一份“反思说明书”,通过自我追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步步引导其内省。这种兼具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方法体系,不仅帮助教师跳出“救火式管理”的困境,更让教育回归引导成长的本真价值。
解码未来班级管理的三大密钥
AI赋能班级治理:让数据开口说话
论坛重磅推出《五维生长,智链未来》课例:学生展开了一场从内在探索到外部实践的立体化学习革命。班主任借助AI可精准定位问题,帮助学生写好“成长立体书”。教育从此告别模糊经验,走向精准导航。
项目式主题班会:重构教育基因
传统班会“说教式”模式被彻底颠覆。以《课间分贝大作战》为例:学生自主组建“噪音侦查队”,用分贝仪监测课间音量,分组以手抄报、情景剧形式宣传降噪,最终制定《文明课间公约》。“解决问题比强调纪律更重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责任与协作。”
自主教育深化:从管理到自治
巴川中学十年磨一剑的“自主教育”体系再升级:建立班级议事会、学生成长档案、动态目标管理系统,让学生从“被管理者”转为“自我设计师”。一位班主任感慨:“当学生主动为班级制定《公约》时,教育真正实现了‘无为而治’。”
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荣”
这场论坛,不仅是理念的传递,更是巴川教育生态的缩影。小班化教学、多元发展课程、教师成长档案……这些关键词背后,是巴川对“个性化教育”的坚守。论坛上为每位参会者送上的《班主任教育故事集》,收录了五十多个真实案例:从“问题学生”变身积极少年,到“社恐女孩”成为演讲达人……每一个故事都在证明,教育的奇迹,源于对差异的尊重。这些故事不是标榜功绩,而是传递希望。因为教育的美好,藏在一线教师的点滴智慧中。
学术先锋
分享巴川自主教育范式下的育人智慧
这场活动打破了校际壁垒。近400名教育者齐聚巴川:区教委领导、兄弟学校代表、青年教师与实习教师座无虚席。而这绝非偶然,这是巴川中学作为区域教育变革引擎的必然结果。这场盛会,是巴川中学从“名校”到“教育生态枢纽”的进阶宣言,它用创新实践定义标准,用开放共享激活生态,用人才储备引领未来,最终让教育改革的星火,从巴川燎原。
杨春林老师会后漫步巴川校园,在见过巴川的每一个角落后,于朋友圈感叹:走过几百所学校,今日被巴川中学震撼,不仅因它傲人的教育成果,更因为它依托“三大改革,四大核心能力,五大特色活动”,把学生放在最中央的办学追求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探索未来的旅程;教育亦不是一场孤独的远征,而是一群人的共生共长。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热爱,所以抵达。
这里是巴川,我们下届论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