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 刘洪纲:请有方向地努力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4-10-18 09:20    浏览次数:

巴川中学高2024届高考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99%超特控线,600分以上325人,占比42.3%,清北上线8人,清北裸分4人。

成绩背后有学校、老师的全力托举,有家长做坚实后盾,更有参考孩子的拼搏努力。

因此,我们特别策划,将采访6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毕业生,期望用最真实的事例,最朴实的文字,给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孩子带去一点启示,一个方向。

 

进入高三,原本走竞赛路线的刘洪纲同学选择了强基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

从竞赛转强基,相当于换了一个全新赛道。这中间,他是如何克服心理与学习的双重困境?这一路走来,刘洪纲同学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去细读、思考、学习。

转型与挑战

始于对数学的热爱,从初三开始,刘洪纲便踏入了数学竞赛的征途。尽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专业的培训,但刘洪纲在高一高二期间并未取得显著的竞赛成绩。这段时间的挫败让他深感压力,但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痛定思痛,即将进入高三的暑假,刘洪纲毅然决定参加CMO竞赛,给自己的爱好做一个最后的交代,最终却以3分之差斩获银牌,靠着实战成绩成功进入省队。

“当时我觉得自己天赋很高,前途应该一片光明。”然而,进入省队后的学习却让他开始感到迷茫,转换赛道成了必须的选择。

刘洪纲毅然选择强基计划。在能轻松考进的学校与拼一把才能够到的北大之间,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了北大。

刘洪纲深知,靠余下的300天考进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需要他全力以赴。

努力有方向

“我觉得努力应是有方向的努力,没有方向的努力了都是自我欺骗!”

刘洪纲学习余暇时间都会思考,离目标具体差多少分,现阶段各个学科上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足够了解自己是合理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刘洪纲说在做计划的时候,我们需要厘清一个逻辑关系:想要得到什么结果你才做什么,而不是你做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他特意举了一个例子解释:想提升数学分数,我们才去做数学题,而不是当下无事可干,或恰好数学试卷就摆在面前,所以去做数学题。

“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里状态会不一样。”刘洪纲说。在他看来,今天可能激情饱满,制定了一个很适合当下状态完成的计划,但很可能第二天无法维持冲劲十足的状态,如果勉强自己去做,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定期反思学习情况和效果。思考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根据情况调整计划,确保学习目标和进度保持一致。

刘洪纲靠着有方向的努力,将成绩从610提到650分。

保持想学状态

在聊到学习要有目标有寄托时,刘洪纲说:“每天努力去做的事,应是自己想去做的,而不是被迫去做的。”

这便是学习动力的核心——自主性。确实,当我们的学习是出于内心的渴望和兴趣,而非外界的强迫和压力时,学习动力会更持久强烈。

如何保持学习的自主性,首先需要克服惰性与不良习惯。

刘洪纲之前很喜欢打游戏,意识到打游戏极其影响学习后,便将打游戏的习惯改成看电视,再将看电视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循序渐进的方式使改变难度变小,更容易坚持改变。自律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被培养起来。

其次,需要理性看待失败和遗憾。

刘洪纲说:“CMO竞赛我与第一名只差3分,有遗憾,但不抱怨备战的自己不够努力。”

在刘洪纲看来,我们不需要在事后站在上帝视角去埋怨过去的自己。我们应该追求“问心无愧”的学习状态。每天睡觉时,能够坦然地对自己说:“今天我已经尽力了,没有虚度光阴。”

理性看待失败,珍惜当下,不盲目幻想未来,积极改变可为之事,接受并释怀不可变之事。如此,方能坚定自信地迈向未来。

携手让成长有力量

在刘洪纲看来,个人的成长不应孤立进行,而应携手同学共同进步。

在他的高中学习生涯中,他始终与同学保持深入讨论。“这对我大有裨益。“刘洪纲如此评价与同伴一同学习、探讨、辩论的日子。

刘洪纲记得有一次与同学就一道数学题产生了激烈讨论,他们各自坚持己见,认为对方的想法或复杂或无用。尽管过程中有争执,但最终彼此都没有完全妥协。但这样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题目的理解。“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希望被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心情依然存在,但我也学会了尊重不同见解,认识到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其价值。”

实际上,这种讨论过程不仅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语言表达出想法,并在过程中理解并反驳或接受对方观点,思考将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

因此,刘洪纲鼓励学弟学妹们能多加交流,深入探讨,避免浅尝辄止,“不要怕‘吵起来’”。积极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就能不断学习和成长。

最后,刘洪纲分享了一句话希望与学弟学妹共勉“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我们深信,所有的努力皆有回报,所有的付出必有回响!

上一条信息: 清北录取(二)|江昌蔚——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