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您 | i人怎么当好班主任?她这样做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4-10-17 15:23    浏览次数:

曾红梅老师听说要接受采访时,我猜她是抗拒的,但又担心我有想法,于是在微信上告诉我,她是一个i人,不知道如何表达,并让我列一个提纲给她形成文档。

采访时我问她,作为一个i人,怎么会在高三的时候接手班主任这个任务?

怎么让孩子们的高考平均成绩达到587分,超特殊控制线88分?班里最高分能拿到637分?

用什么方法让班级高考成绩年级排名第二?

不打无准备之仗

曾老师在2023年7月正式接任了2024届八班班主任的工作。她说,在接到学校正式任命之前,她足足做了3个月的准备工作。

其实,早在她实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曾老师在当实习老师的时候就表现出她骨子里的温柔。实习班的学生在评价她的时候也都用了性格温柔、上课温柔。

看着每一份评价里的相同字眼,她意识到这可能并不完全代表教学水平,更多的是出于孩子们善意的鼓励和支持。

好在她的指导老师给出了建议,帮助她改进教学方法和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正式成为巴川的一名教师后,曾老师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并尝试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最终,保持专业权威、保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这种平衡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她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正因为此,在接手班主任工作前,她对八班孩子们的情况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

列成一项一项的工作清单,按照步骤去完成,这种有条理且高效的工作方式,让曾老师无惧于各种挑战。

以温柔包容每一个孩子

班里有个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太好,高中的学习让她较为吃力。

但懒散的习惯让她无视老师的劝告,选择继续玩耍,直到高三的一次考试让她猛然惊醒。然而,要改掉十几年的习惯很难,也让她力不从心。

终于有一天,她极度绝望地趴在桌子上无神地望着窗外。

这一幕,正好被曾老师看见,她将孩子叫到身边,轻声问她:“你怎么了?”

一句话让孩子再也绷不住,就如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浮木,孩子哭着讲述了自己的痛苦。

曾老师帮她分析了情况,一起做了改变方案。

孩子说:因为感觉那段时间没有人能理解我,最后却是一直“针对我、讨厌我”的人最了解我、帮助我。那种感觉就像最小的那个苹果却是最甜的。

有个孩子曾经这样写到:

因为打篮球,我经常来不及吃晚饭。

一次比赛后,我在晚课间争分夺秒吃泡面,却被(曾老师)批评了,因为泡面味道大,会影响同学。但我当时觉得我的班主任针对我。我带着怨气回到教室。

上课的时候她又将我叫出去,我以为还要批评我,但她却是叫我去把泡面吃完。她一边看着我吃泡面,一边轻柔地对我说:“你又因为打篮球不吃饭,本来打了篮球就应该吃点好的补充营养,吃泡面怎么能行,下次不准这样了,高三要把营养跟上。”

我才明白她是担心我的身体。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了吃饭时间去打篮球的幼稚行为。

曾老师说,她更喜欢尊重事实,她害怕表达不当或情绪失控,因此会提前做好准备,将要讲的道理、说的话先整理好再做沟通。

这样的态度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尤为重要,它帮助老师给予学生最为客观的建议和指导。

因为充分的准备,曾老师更有信心地面对各种情况,也让她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有力。

有度尊重孩子的决定

高三,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一年,孩子们的学习节奏和心态调整都至关重要。

曾老师倡导“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

作为班主任,曾老师必须替孩子们把握好“度”,使他们在放松和学习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

这需要她时刻用心去观察、去引导、去鼓励每一个学生,及时调整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假期里,除了常规敦促所有孩子的学习,她还会特别要求较为落后的孩子每天拍照打卡学习。

(孩子们假期后自觉提前回校学习)

在曾老师看来,持续学习可以保持手感、语感等,而放松两周可能会导致之前养成的感觉丧失。

高考前两周,孩子们迎来了例假,大家都为可以放松一下高兴的时候,曾老师却让大家举手表决提前回校。然而,大家都把头低下,无人回应。

为了让孩子们保持住养成的学习感觉,曾老师将孩子们开学考的惨痛经历拿了出来,还将孩子们每次考试成绩数据摆了出来。

最终,孩子们按时回到学校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松弛有度、内紧外松的节奏,让孩子们拥有了极佳的心态去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

陪伴不等于陪着

有孩子说:

曾老师身为班主任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陪伴。

高三一年,曾老师都一直贯彻这一理念,基本每个她有空的自习课都会坐在讲台上守着自习。因为她的坐镇,我们也“被迫”更为投入地学习。

她同时也时刻关注我们的学习状态,帮助我们高效的学习。

长期相处下来,我们不仅仅是互敬互重的师生,更是同舟共济的朋友。

曾老师说:我始终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身边有人支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也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

对于高三的孩子,曾老师明白他们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因此,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曾老师会认真评估可能带来的结果,如果这些结果是双方都可以承受的,她会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高三,作为冲刺的最后一年,曾老师十分注重孩子们暴露出的问题。

学习上,她会单独拉孩子们谈话,分析问题,联合对应科任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心理上,她都会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单独谈心,共同面对困惑,找到解决办法。

多次的倾述交流,孩子们或沮丧,或自卑,或伤心的情绪都烟消云散。

这种陪伴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也让他们更加愿意与曾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采访结束时,曾老师说:这一次真的要跟孩子们说再见了。他们是我的第一届,肯定会有不完满,有遗憾,却也是我继续向前的动力!

上一条信息: 毕业季 | 绽放青春,共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