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铜梁区第17届中小学生(青少年)体育节第二届体质健康比赛成绩揭晓。本届比赛,全区共81所中小学87支代表队2606名运动员参加。小学抽测四、五、六年级,初中抽测七、八年级,高中抽测高一、二年级。
本次比赛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开展,对青少年的视力、肺活量、 身高体重指数等身体形态进行监测,据此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与健康习惯;通过坐位体前屈、50米、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800米、1000米等项目,监测学生的运动习惯与运动技能。
参与监测的学生在全校对应年级在籍学生中随机抽取,是对学生全员体质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过程状态的真实反映。
巴川中学在此次比赛中遥遥领先。获得初中组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0个百分点;获得高中组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3个百分点。
成绩的背后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坚守和规范高效的教育教学行为。
抓实常规,保持“常态下的优质”
“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次课外体育活动、每月一次校际交流比赛、每年一次体育节”
十多年如一日,巴川中学坚持抓实常规、保持常态优质。
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确保“三操”质量,学生自主管理通过班级值周机制落实到班级、小组。
即便是毕业班临近中高考后期,也要设计必要的户外锻炼,将集体活动与自主锻炼相结合,年级组织趣味运动会,进行身体活动与放松调节,同学们根据个人的体育爱好,踢球、打羽毛球……,进行日常运动,统分结合,注重实效。
因为一路领跑,所以遥遥领先
“人人个个”普适的艺体教育特色,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整体优秀。
始建于2011年的体育项目班,通过“3+2”课堂模式,即:三节课按原班级授课,另两节同音乐、美术一样实行选项目上课,设置了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啦啦操、花式跳绳、啦啦操六个项目班,初中三年每个学生至少能掌握一项体育专业技能。
同时,扎实开展常规教学教研,将学生体能训练抓实抓深,连续多年中招体考成绩突出。初2024届中招体考也取得满分1411人,小班满分率86%,年级满分率75%的优异成绩。
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有必须的体质健康能力,同时又具备了必要的体育运动素养。
扎实推进体教融合工作,目前有11支体育代表队,仅2023—2024学年度,已斩获区级以上集体类奖项36项,个人奖项357人次。
巴川体育也通过“点”的突破带动了“面”的发展,多年的坚持与坚守,巴川校园涵养出了优质的体育教学生态、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正如学校领导常说的那样,体育水平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体现,一流的中华名校需要有一流的体育教育。
学校也获得了中国啦啦操推广示范基地、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强健体魄,四大核心能力之首
巴川小班教育改革累积15年成功经验,现已全面推开,实行全面小班化。
重视体育的育人价值,将“强健体魄”作为学生四大核心能力之首,将“身体好”作为人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身体第一,健康第一。在学校开展的成长管理体质健康监测中得到验证,学生的耐力、肺活量、柔韧性、身高等指标均超过同龄人。
美好巴川是身体好、习惯好、学习好、发展好的统一体。身体好的要素是吃好、睡好、锻炼好。
巴川中学住读生约占80%,由自主经营的1300亩开心农场常年为学校提供当季新鲜蔬菜和禽蛋肉食。一年四季都能保证学生在寝室午睡一小时,高质量的午休也保证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持续专注。
体质健康的背后是学校健康
体质健康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条件。
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才能有成长健康、学校发展健康。巴川中学做到了以生为本,坚守体育,发展体育。
不做只重视成绩和分数的“亚健康”学校,让孩子在中学阶段这最重要的六年,身体、心智、能力都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才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
有效落实“人人个个”普适的体艺教育特色,践行“100%巴川”理念,全力做好育人工作,让每一个普通的孩子都能够在巴川得到最好的发展,更好地回馈每个家庭的教育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