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 |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场分享会“超有料”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4-10-17 08:43    浏览次数:

条条道路通罗马,水流千里归大海

千万条路,行之所至皆风景

自主选择,自主成长,终至自我实现

读书,读有趣的书,让我们心灵芬芳

一本书开启“书理书外”

一个分享萌发灵魂的芳香

“读书-思考-分享-再思考-读书”

让有趣创造阅读的闭环

01      阅读是水,分享是光

一年一度,巴川读书分享会。

每个学部精挑细选,1-3名教师代表,1名学生代表,11位分享者层层选拔而来,从班级到年级,从年级到学部,最后走到学校分享大舞台。为我们带来一场“超有料”的分享盛会。

活动总负责人刘松主任介绍:此次读书分享会不局限于某一类书,也不局限于某一个方向。分享者读到什么书,想分享什么书,都可以。

大家从“一本书、一个理、一个人、一件事”出发,分享“书理书外”。通过分享促进阅读,用阅读鞭策学习、工作与生活。

如创新学部何苗老师所言:读一本书, 就要读懂书带给我们的道理、感悟与启示,然后实践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中。

   分享与倾听,双向的思考

这场读书分享会我们体会了各种科目书籍的美。也在倾听中借助分享者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独立性。

这种分享还会反哺读书者。

尤其对于老师而言,职业本身的特性使然,更需要在不断的阅读和学习中,实现“初步感知—理解内化—实践应用”。在一次次分享中,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清北学部丁奇峰老师感慨:教学过程中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而平时的教学方法技巧可以在书中找到理论的依据。自己没有想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启发,然后就有去试一试的念头。

创新学部何苗老师也说到:很感谢这样的分享会,让我的一些想法有了被大家看见的可能。这次分享也让我获得成长,不管是对于书本的解读,对于生活的思考,还是对于自我的展示。

正因此,巴川坚信“一饮一啄,草蛇灰线”,终将让每一个巴川学子探究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02      分享让喜悦加倍

喜悦是什么?

是遇到一本好书时的欣喜,

更是分享时的欢悦。

分享是喜悦的载体,

它让我们跨越了读书的孤独;

分享是自身理念的传递;

更是一段自省的旅程。

01    分享人:丁奇峰

    清北学部高段物理老师

    分享书目:《应用学习科学》

学习动机最重要!

梅耶的《应用学习科学》给了我一个对应用学习科学的整体框架认识。

该书从三个方面来诠释应用学习科学的内容,包括学、教以及评估,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行成一个闭环,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本书可当做工具书来使用,在实际教学中有疑惑或者问题可以查阅该书以获得灵感、帮助,非常方便实用。

在具体的教学中,动机和元认知极其重要。需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解决好了学习动机问题,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动机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转变成由内驱力主导的学习动机。

竞赛生中基于目标的表现型的学生,就需要引导他们的学习动机,不然学生在学习道路上走不远。

02    分享人:李春艳

   小班学部语文老师

   分享书目:《风沙星辰》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往往是无所不有。当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礁石暗涌时,就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生机,靠智慧和意志去解决问题,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读完了《风沙星辰》我开始懂得:勇气,每一个人都应该修炼的能力。而困境,是无限潜力的爆发地,穿过它可以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而爱,不是相互凝视对方,而是一起展望同一个方向。

生活中会有很多很多的困难。不是因为困难重重,所以我们心生畏惧,而是因为我们心生畏惧,所以困难重重。当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理念重合之时,读书的美妙就发生了!

03    分享人:何  苗

  创新学部语文老师

  分享书目:《许三观卖血记》

目标与现实碰撞,才懂珍惜当下!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这本书“他没有放弃给折磨人的社会历史拔牙”。诚然,我没有处在那段历史的感同身受,也没有像这样立足社会的高瞻远瞩。我就站在个人的角度,说这本书“以博大的温情,描写苦难中的人生”。

所谓温情,就是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有走向问善的虔诚;有珍惜当下的胸怀。

作为教师,在目标与现实的交织中,我们如何看待得到与失去呢?我们在失去年岁和不同面孔中,也得到可爱的学生,得到纯真的喜爱与敬重,得到难得的经验,得到赖以生存的技术,得到经受得住风雨的热爱。这一切都在教会我们,珍惜失去背后的得到。

在这步履如飞的生活中,愿我们也能拾捡“温情”,从容面对生活。

04    分享人:陈  默  

  创新学部历史老师

  分享书目:《国际关系史》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以宏观的视角思考人类文明。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将从一本历史学著作《国际关系史》出发,跟大家进行今天的交流。

所谓的“国际关系史”,主要指的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中国史和世界史不是割裂的,应当把整个世界的不同国家放在统一的视野下去思考。

学习国际关系史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曾写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要勇于迎接世界发生的变化,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以宏观的视角来思考人类文明。

精彩分享,不绝于耳。然篇幅有限,很遗憾不能一一列举,但每一位分享者饱含真诚的分享,我们都感受到了。

03    “优购书展”,开放的联结

除了读书分享会,巴川还迎来了一场“优购书展”。

书展上,新华书店、先知书社、潮唯购书中心等一流书店,精选多种类书籍,专为巴川学子打造书展盛宴,让学子们触摸更美更全的书籍。

巴川读书节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包括寻找“书虫”、名家进校园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可以多读。

开始阅读吧!

不以功利为目的,不用非名著不读。

读书的人,既能抬头仰望星辰,也能低头看见自己。能感受到脚下无数细小却蓬勃的生命,在寻常状态中孤单却不寂寞,丰富而不自满,悲悯而不悲伤。

写在最后

分享至此,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为什么11位分享者中有一位学生?

在巴川,不是单向的老师教,学生学。

巴川是双向的学习与促进。

这次参与读书分享的刘珂含同学,

肩负“刺激”老师的重任。

让巴川的老师们体悟到“学无止境”!

这场精彩分享没有结束,

期待发现“书虫”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

下期见!

上一条信息: 巴川中学体艺重点社团后备人才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