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系内哪个星球更适合人类居住吗?
你们知道火箭升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么?
你们知道如何减少食物种植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吗?
前天下午,在STEAM创新教育学部2026届班级风采赛暨首届项目展示交流会上,2026届八个班的同学们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类别的班级课题为蓝本,展示了他们在过去二十余天时间里的课题研究成果。
第一次“触电”全新的学习方式,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赞!
探究项目汇报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其中存在着多个行星和卫星。在这些星球中,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可能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球。”活动现场,2026届6班的同学们正在就项目《太阳系宜居星球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现场汇报,大家就学习目标、学习工具、学习过程等细节做了详细的报告。
为了完成此次项目探究,同学们不仅分小组探究太阳系每个星球的基本特点,制作三维模型,还查阅搜集资料完成各自星球的宜居性报告。在得出最后的分析结果后,大家还制作了探测器模型,并通过编程指令的方式,在现场进行星球探测展示。
《太阳系宜居星球的可行性分析》现场汇报
完成了星球宜居的可行性分析,2026届5班的同学们紧接着就水火箭的研究进行了项目汇报。大家从理论知识、设计制作、发射三个环节入手,分组别完成了各自板块的探究目标,并在现场完成起飞测试。
除了以上两个项目,其他班级的同学们还就《绿色种植》《拒绝消费主义陷阱》《我是小小校园设计师》《龙的传人》等项目进行了专题汇报。
《我是小小校园设计师》
《龙的传人》
各班在年级组申请STEAM项目式班级课题,班级集体探究,全班同学主研,可寻求各学科导师、各班成长导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项目作品先导片、探究流程、探究前后的认知对比、探究成果等内容,进行8分钟的STEAM项目式班级课题探究成果汇报展示。
STEAM“问答探展”
这些不同维度、不同内容的班级课题,都来自于同学们对生活、学习现象的关注和探究。在本次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第二阶段开始之初的“STEAM之问”环节,年级就设置了问答墙,让同学们自主发掘生活、学习中各种现场所包含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探究路径。
这些问题,被年级组的老师们精选出八个,作为班级课题研究的对象。剩下的问题,由杨攀老师和刘松老师在“STEAM之答”环节中的答疑讲座《物理大观园》和《从生活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一一解答。
除此之外,活动“STEAM之探”环节的首届高质量项目式学习课程展示交流会邀请了来自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和体育八个学科的老师为同学们带来跨学科课堂的教学展示,有打破英语与音乐学科壁垒的尝试、探索文学与艺术姊妹学科之间的关联、体现数理学科融通的《杠杆上的数学密码》、特别是政史地的“三师课堂”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的深度剖析。
探究学习文化建设
在2026届6班的教室里,展示着同学们专门为此次活动布置的物理学科特色文化墙。除了将同学们在物理项目探究中的过程细节和成果进行总结上墙,还特意设计了物理学历史大事件板块,让整体的物理学科氛围更加浓厚。
其实,在本次班级风采赛暨首届项目展示周之前,同学们就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积极参与。各个班的同学们同心协力、集思广益,通过教室文化氛围营造及走廊楼道特色文化打造来展现各班项目式学习、百分百工程、特色选修课程成果。
随后,各班还结合学部理念,撰写解说词、录制班级文化介绍视频解读班级发展目标规划。同学们人人参与,共同构建宣传班级文化,传递STEAM创新教育学部的育人理念。
跨学科,研现象,提素养。本次班级风采赛暨首届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旨在通过拓展和干预学生学科问题探究过程,去解决真实的、复杂的问题,精心设计当中的成果、作品和学习任务。据STEAM创新教育学部2026届年级组主任石钊源介绍,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置,都是在引导同学们去领悟跨学科学习探究的方法。
“STEAM本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几个学科首字母的缩写,浓缩了学部在教学方面的特点和追求。”石钊源介绍,像活动第二个阶段“问答探展”,老师们就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一部分通过主题讲座进行答疑,剩下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跨学科探究。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到课题探究的过程中,既能够锻炼探究实践能力,也能够提升小组协作能力。“5班同学们做的水火箭项目,同学们就各司其职,不单动手去查阅资料,还进行了反复测试。比如说充气到多少,加水到多少,在多少秒的时候释放,可以达到最远的距离。”
石钊源说,有了本次活动的全流程经验,相信同学们对学部的创新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项目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熟练构画探究思路,真正提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