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昨天下午,巴川中学新高中进行了一堂特别的语文课。同学们用“穿越”的模式,将课文中的《登快阁》和《临安春雨初霁》结合起来,以短剧的形式进行呈现。
这堂课,是新高中语文教研组为铜梁区高中语文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讨会、重庆市铜梁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课例展示活动(高中语文会场)所准备的,在经过十天多次的研讨、磨课之后,让来自铜梁各个高中的150名语文教师眼前一亮。
新背景,新课堂
《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两首诗歌在时代上同属于宋朝,在情感上具有相似之处。它们都体现了作者“仕”与“隐”的情怀。为此,在教学设计方面,老师们就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采用了任务群教学模式。课堂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场景任务,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内容,体会并继承诗人的胸襟情怀。
教研展示课授课老师胡建介绍,课堂采取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穿越”模式,将不同时空的黄庭坚、陆游与当代学子联系在一起,着力于情怀的解读和感染;用剧本填空的方式,着力于学生完形能力的提升和诗文内容的深层次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期望同学们在文本解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熏陶方面,能够同时得到提升。同时在剧本填空空白的设置上,兼顾考题方向,设置炼字题、手法欣赏题、内容主旨题、情感解读题等,期待学生能受些许潜移默化的影响。
“剧本的设计,子任务的设置,兼顾‘任务群’教学中的主动性、一贯性、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任务完成,充分参与任务完成。”胡建说,课堂最后将“仕”与“隐”的内涵,归向儒家入世思想和道家出世思想,并举屈原、渔父、子路、荷蓧丈人等人为例,言明两者兼备的重要性,回扣两位诗人的精神特质和健全人格。
新要求,新思考
胡建老师的课堂赢得了现场语文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紧接着,巴川中学新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兰焰雄老师依据新课标所规定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逐一分析了胡建老师所上展示课的优点,然后从理想课堂的角度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评课交流之后,兰焰雄将巴川新高中推行新课程理念、摸索新课堂模式的情况,向全体老师做了详细介绍。他说,新背景下的语文课堂需要采取两条策略,一是大开视界,广泛“阅”纳;二是谨慎探索,小步前行。广泛“阅”纳,需要大量阅读专业的、前沿的、新鲜的相关论文和专著;谨慎探索,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先选择容易操作的内容,少量实践,再逐步推广开去。“在实践当中去揣摩学理,探索教法,然后一步一步去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精神。”
“当前,新课标、新教材的精神是要求逐步贯彻的,新高考的方向也是相当明确的。”区教研员黎昌红表示,全区高中语文老师要认真回顾、揣摩胡建老师展示课上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积极摸索。“我们一线教师就是要坚定信心,积极探索,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形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铜梁区高中语文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