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小班 | 公益支教20天 她用汗水浸润教育教学的“暑期生长”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小班   发布日期:2019-08-30 11:15    浏览次数:

对于大多数学生和老师而言,暑假是一年当中最为放松的时段,大家或自由穿梭在名山大川、或悠然自得于江河湖海,就算因为炎热天气而选择家中避暑,想必也一定会选择较为安逸的方式来感受“岁月静好”。

你或许不会想到,在这个即将过去的暑假中,有这样一位巴川小班的老师,她在刚刚完成学校“沪杭夏令营”的带队工作后,就马不停蹄跟随“自贡市众源普济公益慈善促进会”的志愿者团队,转战到四川省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瓦吉吉村,开启了为期20天的暑假公益支教。

 这位老师就是巴川小班初2020级10班班主任周明星。初到巴川仅两年时间,无论是相貌还是年龄上,都还没与学生们拉开“明细差距”,而周老师却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自讨苦吃”了。

大一、大二的暑假,她曾连续两次跟随志愿者团队去到贫困地区支教,而今年再次前往,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体验,另一方面,她也想让自己在不同寻常的环境中,去打磨自身教育教学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与素养。

理性定义公益支教

这是一段“自利利他”的修行

当地村民生活现状

7月16日,周明星刚从杭州返回重庆,稍作修整后便登上了前往四川眉山的高铁。在“众缘普济2019年暑期帮扶支教活动”志愿者培训会上,她作为老队员,主动承担起了团队培训事宜,同时也接过了后勤组的相关工作。

“这次随行的队员中有几个师范生,他们更需要这样的机会来‘打磨自我’。”周明星介绍,公益支教不是单纯的献爱心、送温暖,而是要让当地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真正对他们今后成长有价值的东西。

“110多个孩子,年龄从幼儿园阶段的2、3岁,到本应该上高中的17、18岁,跨度这么大,再加上他们父母、长辈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了解到瓦吉吉村的大体情况后,周明星想到的是,首先要让志愿者团队明确这次支教活动的教育目标,针对那些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她提出要以生活教育为主、文化知识为辅,让孩子们从重视个人卫生习惯开始,逐步掌握生活物品收纳、房屋清洁打扫等基本技能。

 她随即协助教学组梳理出了包含礼仪、卫生、音乐、美术、自然科学在内的多套教学目标纲要,从激发兴趣着手,让孩子们互相认识、互相协作。他们不仅带给当地孩子关于“语数外”的新知,还在教学实践中穿插了彝族特色的模特走秀、编辫子大赛和篝火联欢会。

起初,有少数孩子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认为志愿者的到来只是“昙花一现”,不会为这里带来什么改变。但在周明星看来,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只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后面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一个简单的游戏,或许就能发挥奇效。周明星问孩子们:“你们猜猜人类一分钟能鼓掌多少次呢?”“60次”“100次”“120次吧”……在众多的猜测和质疑中,周明星让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开始鼓掌,当秒表划过60秒的刻度,志愿者统计出速度最慢的一个孩子也鼓掌了200次以上。

“孩子们,这个数字看似超越预期,但却是你们的真实水平,别轻易低估自己,别让你的能力与才华被自卑淹没了。”周明星认为,教育工作的本质应当是发现和唤起学生的本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而无论是在瓦吉吉村,还是在巴川小班,这样的教育信条都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在她的理解中,公益支教和学校教育都是一种“自利利他”的修行,而地域的改变、环节的改变和教育对象的改变,反而为这种修行带来了多元化的思考和探索。

彝族小女孩与志愿者牵手

激发团体凝聚力

青春是一场静悄悄的“能量储备”

民族服饰走秀比赛合影

在边远山区开展公益支教并非易事,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就连为孩子们准备午餐都像是在打一场硬仗。时不时便会遭遇的突发情况,也会给志愿者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为彝族火把节的到来,周边的两个教学点的学生需要全部转移到我们这边来,一下子多出了60多人。”周明星回忆,当天为了给170多个学生准备午餐,他们后勤组的3个志愿者早上6点起床,天色刚擦亮,就开始切洗炖煮……“别看只是做两菜一汤,全落到3个人身上,还是吃不消的。”

面对从来没有使用过的蒸饭机、面对足足可以装下百余斤食材的大铁锅、面对比成年人矮不了多少长柄锅铲,他们没有踟蹰不前,而是拼尽全力。就算手上已经磨出了水泡和厚茧,也不曾有过抱怨。

志愿者为孩子们赠送生活用品

应对外部的问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都能迎刃而解。“真正让我担心的,反而是志愿者的内部。”周明星记得,在这一届的志愿者中,有个大学生妹妹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和他人沟通,偶尔会造成一些小误会,而这个女孩又比较敏感,常常觉得大家都不重视她,让她很难融入集体,便萌生了提前退出的想法。

“听她说了这些之后,我顿时有了压力,因为公益组织里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就可能引发更多人的负面情绪。”如何激发团队凝聚力,让这个女孩重新融入集体,成了周明星亟待解决的问题。结束当天的工作后,周明星先是私下问了女孩几个犹如“深水炸弹”般的问题:你是否叫得出所有队员和孩子们的名字、是否主动承担工作、是否主动与大家交流?

不出所料,得到的全是否定回答,要想破局,就必须要来点“仪式感”。周明星邀请志愿者们展开工作讨论,先通过梳理工作的方式,让女孩获得参与感,再提出接下来的日程安排,暗示她主动承担工作的同时,还给她找了帮手一起应对。当大家一起唱起志愿者队歌《野百合之歌》时,周明星看到了女孩眼角的泪花,她知道女孩会坚持下来的。

周明星老师和彝族小朋友合影

从7月16日到8月8日,从眉山培训到瓦吉吉村开展支教,从规划教学目标、推进教学进度到凝练团队意志、提升集体意识……周明星说,这个暑假里获得的成长,必将体现在她今后的教育之中、课堂之上。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静悄悄的“能量储备”,唯有目睹过、体验过、思考过,以汗水来全情灌溉,才能让自身厚积薄发,让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加有的放矢的“生长”。

 

上一条信息: 巴川小班 | 同“思“同”行” 看老师们如
下一条信息:巴川小班 | 公益在师生中传承,快看巴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