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小班 | 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小班   发布日期:2018-10-31 08:44    浏览次数:

发现孩子们进入了学习疲软期,状态不好,作为班主任的你会怎么办?是发一通火,批评他们一顿么?

从天津全国首届班主任工作艺术高峰论坛学习回来的陈苹老师觉得那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但又不想用单刀直入的方式对同学们开讲。刚好,那几天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陈苹老师一下子找到了素材和灵感,用这个最新最振奋的新闻给孩子们上一堂微班会。

从“为国之重器点赞”——谈到国家的迅速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从“为未来的我”畅想——引出对未来理想的讨论;从“为现在的我建议”得出现在的我该怎么做······环环相扣,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了把握好学习成长的每一天,他们现在的努力不仅是为一阶段考试做准备,更是为人生未来可能性做准备这样一个道理。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巴川的老师们就十分注重与同学们交流的方式和内容。而这次有机会去全国的论坛学习,陈苹老师十分珍惜。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思考。而她,也用感悟的形式,向巴川的老师做了分享。

对于人生的态度——坚持不懈,追求精神高峰

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但走出去才发现,全国其实有一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师路上静心研究、探索、实践着,不断刷新自己的人生高度。

比如发起此次全国首届班主任工作艺术高峰论坛的张万祥老师,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名师,他现在已经76岁了,但从他60岁至76岁这16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出版了37本书,他用退休后的时光把一生的工作心得沉淀下来,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什么是追求人生的最高峰。正如他曾为了练好字,用写坏了的几十个毛笔头拼成的“追求”二字自勉一样,他一辈子坚持读书、写作,永远没有放弃思考和成长的道路。

再比如朱永新教授,他曾为苏州大学教授,也曾任职为苏州市副市长,但最后他因一次阅读受到启发而发起了新教育实验改革,那段话是这样写的:“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所以他毅然回归到了基层教育实践中,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梦想和情怀,被震撼,被感动。

对于工作的理解——反观自己,重塑教育信仰

这一次跟大家分享交流的郑立平老师有一句话颇有味道:有的人机械忙碌交公粮,有的人消极倦怠混皇粮,有的人幸福快乐创余粮……我在想,对于教师工作,是被迫谋生还是浑浑噩噩抑或是乐在其中?我想,不同的状态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次站在大舞台上跟大家分享的优秀班主任们无一例外的这样看待自己的教师职业——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生命成长共同体,它是一群生命的对话,一种意义的连接,一段生命的旅行……教师工作是参与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在书写自己生命故事的过程。从他们的分享中,我鲜有感觉到他们作为班主任繁琐事务缠身的疲惫,也没有感觉到他们对学生冷冰冰的简单管理。他们具备了师生精彩教育生活设计的能力,把一件件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更像是一个有追求的成人带着一群孩子好好过日子。

如何从一名优秀的老师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老师?专家们介绍了三个途径:专业阅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自己;专业写作——在实践总结中成长自己;专业交往——在团队中成长自己。很幸运,我们巴川是一个强大的团队,有很多的帮扶措施促进老师的快速成长,但阅读和写作更多的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去悟、去行动。有一个老师也谈到:从优秀老师成长为专业的老师,实践是基础,阅读是关键,思考是灵魂,写作是成果。对比这四条,突然觉得自己的欠缺的东西还太多,但看到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不重复过去的自己,争取第一届做好,第二届做精彩,第三届在做好做精彩的基础上,还能把精彩的故事沉淀下来,也就是做好做精彩做记录,争取每天都应有变化、有发展。优秀老师也应该有一种感觉,总觉得对不起前一届的学生,对不起昨天的学生,那是因为如果曾经学生或班级出现的问题放在现在,我会不会有一些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

关于工作的技巧——思考整合,提升育人水平

此次学习,朱教授谈到的新教育实验给人以很深的启发和思考。

1.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场育。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四个场育场合即——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职场。而教室这一个场育场合——教室文化是重中之重,它既有外显的文化,比如教室的布置、班级美化墙的设计,也有内在的文化,比如班级学生共有的信念、价值观等,这都需要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在开展有吸引力的班级活动中逐步形成。老师应具备精彩教育生活设计的能力,能把一件件看似枯燥重复的事情变得有趣、有内涵。

2.新教育实验的生日课程,他们把简单的过生日做为一门课程来做。

把班级每个学生的生日编入班级日志里,通过学生书写或表演生日故事,老师赠送生日信或生日诗(把孩子的名字融入其中)等活动,让简单的过生日变得富有文化内涵。

3.新教育实验的共读活动。

比如每个月通过学生、师生、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父母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现在年级一直在坚持的师生共读(语文老师与学生的共读)就很好,但我觉得作为班主任我也应该加入共读活动中,而不仅仅依靠科任教师,并尝试着让家长加入共读活动,让我们多拥有一种共同精神生活的可能性,在彼此共同精神生活与共同话题中,也许会寻到教育的契机。

4.善用微班会资源,充分挖掘微班会的育人功能。

在此次学习前,我对微班会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班会与微班会最主要的区别更多的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差别。但经过丁如许老师的系统讲解,我才认识到:微班会短小精悍,微而有谓——有主题;内涵丰富,微而有味——有趣味;操作简便,微而有位——对我们的教育效果来说很重要;着眼发展,微而有为——通过微班会,实现目标达成。微班会它也具备短、快、小、灵4个特点。短:指用时短暂,力求高效,一般用时10到15分钟;快:指应变及时,快速行动。它能够帮我们及时的解决班级已经存在或突发的问题,或是学校布置的一些工作。小:主要指的就是针对问题的切入点要小,聚焦明确,一般是一事一议一结论,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参与班会的师生达成共识。灵:指的就是方法灵活、课时灵动。我们可灵活运用新闻、图片、歌曲、视频等素材进行微班会设计;也要注意不占课、不被占,保证微班会阵地的时间。

丁如许老师曾谈到,关于班会课,我们应多观摩好课,打造特色课,建设资源库和形成校课程。后两者我们学校已经在做,就个人而言,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多注意积累素材,也可多观摩一些现场授课或视频授课的优质资源,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

陈苹老师说,此次出去学习,感觉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和心灵洗礼,接下来她还要把学习的感悟转化为成长路上实际的行动,学习,积累,思考,沉淀。“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牵手。把自己开成花,你才能永远行走在教育的春天里!”

上一条信息: 巴川小班 | “六墨客”再下一城 入围《中
下一条信息:巴川小班 | 无比精彩 “徽”同一般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