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家长 | “你有珠宝和黄金,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发布日期:2018-10-29 08:42    浏览次数:

文/周玟序的妈妈

自我校“家长论坛”开展以来,已得到23位宝爸宝妈的积极响应。

拳拳父母心,悠悠舐犊情。巴川家长们的育儿故事和良苦用心,打动了很多老师,令人动容。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把部分内容陆续发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巴川教育,了解与巴川理念相契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如果害怕有一天自己离开孩子,不再能为她出谋划策、遮风挡雨,请教她阅读。

未来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们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永远与知识相伴,因为读书会带孩子回家。

毕淑敏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投资。”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成长,阅读能让人厚重与沉稳。现在大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许多孩子没有阅读兴趣和强烈的阅读欲望,造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差强人意,阅读效果不理想。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应该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点体会,供大家讨论指正。

读书给孩子听

让孩子读书本身并不难,难在持之以恒。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经常给孩子读经典童话或寓言,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

为孩子大声地读书,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简易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读书本身并不难,难在持之以恒。我在孩子不具备识字能力以前,基本坚持每天读书给她听,和孩子一起快乐的享受这个过程,让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具有条理的、有趣的语言环境中。

我在给孩子读书时,有时会有一些肢体动作,从不担心自己的动作过于夸张和可笑,大声读出来,扮演角色,模仿主人公的语调,孩子每天听我读书成了习惯。

有时我不会把整个故事或者章节读完,留点悬念,她会迫切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坚持,一直到她能自己独立阅读之后才逐渐减少,现在如遇到我认为通过读能传达不同效果的文字时,我还是会读给她听。

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

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效应”。

只要时间允许,我就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让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通过书店的环境和浓浓的墨香,感受读书的氛围。

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非常多,或坐或趴,都在贪婪的翻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效应”。

初去书店我会跟着孩子去,观察孩子看哪些书?必要时给她一些引导,一段时间后,我和孩子一进店就“分道扬辘”,各自看各自喜欢的书。

对于孩子选择书籍,给她充分的自由度,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之前,首要任务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她们刚刚萌芽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应该读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的“禁令”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

凡是书店里的书(内容健康)只要孩子乐意,就让她尽情地看,基本不干涉。至于买书,选择能激起孩子共鸣的(比如书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比较接近,或者选择孩子最喜欢的话题),只要孩子喜欢阅读的书籍,我都会给她买,她的漂亮衣服比别人少,但她的私人藏书比别人多,她似乎对书有一种眷念,就这样她在书堆里一天天长大。

与孩子同读书

孩子最善于模仿,相比一遍一遍地说教,不如自己做个示范。

书香弥漫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

孩子和父母一起读书的时刻,也是家庭生活中很幸福的时刻。父母孩子一起读各种各样的书,拓宽了彼此交流的领域,增进彼此的情感,对父母、孩子、家庭都是一种享乐,滋润着两代人的心田,也同时提升两代人的文化素养。

所以无论我工作有多忙碌,基本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我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给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相比一遍一遍地说教,不如自己做个示范。

每天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这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读书,雷打不动,如有事情错过,也一定要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固定时间内读书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对孩子而言,放学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读书,也是孩子放松的方式,每年的家庭旅游,我们也是以书为伴,书是旅行最好的伴侣。

和孩子聊天

家长并不比孩子高明,在聊书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是各取养分。

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我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读书的感想,而不是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我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

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大人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理解,也由此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

聊书主要是帮助孩子去发现可能忽略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大人如果遇到要求孩子再读的方式,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但通过自己读与孩子聊自己的感悟,孩子可能就会好奇想去再读。

大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验,自然在某些方面的理解深度是孩子暂时所不能及的,但是孩子天真率直,没有那么多思维定式,而且特别善于发现细节,对故事的理解上。

家长并不比孩子高明,在聊书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是各取养分,因此大人应该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让书中的营养,滋养我们的心灵,伴随孩子成长。

为孩子做读书记录

记录下孩子在不同时间阅读同一本书的理解、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的不同,就能清晰地看出她阅读的成长轨迹。

我喜欢和孩子一起记录她每个阶段读过的书,有时会记录孩子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书时提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对某些书的评语和读完的感想)。

大人可以时常翻看这些记录,分析孩子的阅读发展情况,孩子也可以重温当时阅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阅读或延伸阅读,最重要的是可以记录下孩子在不同时间阅读同一本书的理解、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的不同,就能清晰地看出她阅读的成长轨迹。

要让孩子明白,读书也是一种自律,它们既不总是快乐,也不总是痛苦,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等等。

读书与人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读书能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养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

虽然每个孩子的天性有所不同,但兴趣的培养却有共同点。最先服从“条件反射”这样的规律,此后由她对世界的好奇来维持,获得解答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类似于“欣快”的感觉,这是脑中产生“内啡肽”让人获得的满足感,让她的兴趣同这个神经分泌连接在一起,兴趣就养成了。也就是兴趣让她高兴,从而会不断去追求这个效果。人的生物本能适用于任何人生阶段,所以培养阅读兴趣什么年龄都不晚。

从现在开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让书相伴孩子的一生!

上一条信息: 思维&视野 | 报告老师,潘校长在课堂上发
下一条信息:万圣节来袭 | “你要用全英文授课?”“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