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洁雅”行动主题年”实施方案
来源:德育处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3-17 10:45    浏览次数: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洁雅”行动主题年”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渝教工委〔2013〕96号)和铜梁县十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根据铜梁县教委关于2014年开展“铜梁县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洁雅”行动主题年”活动要求,在“洁”、“雅”两字上做文章,突出习惯养成,结合我校2014年德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洁雅”行动主题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坚持贴近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着力培养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建设美好新铜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促进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抓自觉、促成长。强化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工作重点

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主要内容,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校规班纪作为重要内容,以中华传统道德为补充内容,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习惯养成。

1. 文明礼仪习惯。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和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意见》(渝教工委办〔2011〕32号),学校与保持文明示范单位工作相结合,把此项内容作为“铜梁县中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洁雅’行动主题教育年”的首要工作来抓。着重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遇见师长、同学、朋友能主动问好;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在公共场所或参加集体活动讲究秩序、主动排队等文明行为习惯。

2. 学习习惯。学校认真总结2013年“铜梁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年”的经验,积极转变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学效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注重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着重培养学生科学预习、规范书写、广泛阅读、积极思考、大胆讲演、踊跃表达、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自我检测等良好学习习惯。

3. 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健康心理习惯、卫生保洁习惯、运动习惯、家务劳动习惯等。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加强对中学生青春期健康心理、人际交往、恋爱观的教育及行为指导,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着重培养学生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勤洗澡、勤换衣,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勤俭节约,主动拒绝小摊小贩商品;穿着得体,不着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不染发;勤做家务,积极做力所能及的事;心态阳光,积极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

4. 安全习惯。通过增强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掌握安全常识、践行安全行为等措施,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争抢,主动礼让;不玩火、不玩水、不玩电;自我保护意识强,不随便轻信陌生人等安全行为习惯。

5、自主管理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们通过以上四中习惯的培养和强化,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文明行为、学习行为、生活行为和安全行为,为自己的终身发展负责。

四、教育途径

1. 突出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一是全员育人。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要特别激发和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环境育人。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布置要体现养成教育主题,楼道、走廊、教室张贴与养成教育相关的图片、标语、名人语录、师生语录,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同时,高度重视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三是阵地育人。通过升旗仪式(升旗课)、文明示范岗、校园广播站(电视台)、荣誉室、黑板报、橱窗、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宣传平台,及时展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优秀事迹和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风采,充分发挥榜样激励、示范和教育作用。四是制度育人。学习学校建立健全学生集会、学习、生活、安全、文明礼仪等行为准则,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把教育与约束、自律与他律、行为方式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逐步使养成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五是课堂育人。学校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以《守则》、《规范》、本《实施方案》和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作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材,挖掘学科教育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寓养成教育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充分发掘,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六是网络育人。学校不断拓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径,鼓励通过校园网、班级博客、QQ群、微信、微博、网上家长学校、家校通等多种方式育人。七是活动育人。充分发挥团队、班级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 重视家庭教育

我校作为全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10个试点单位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铜梁县委办公室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梁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委办〔2013〕91号),充分发挥学校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校讯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以身示范,共同教育,形成合力,努力争创“铜梁县家庭教育示范点”和“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

3. 协调社会教育

充分整合和挖掘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社区、团委、妇联、关工委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引导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学生的养成教育,调动一切有利于少年儿童成长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以社区为舞台,关注和指导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双休日和假期的生活,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覆盖面大,涉及面广。需要充分调动全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确保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到全方位强化。

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年”工作领导小组,由郭洪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胡大孝任组长,学校校级干部潘云芬、周茂强、周文强、宗和才、王中英、谢荣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学区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由夏显东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铜梁县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洁雅”行动主题教育年”日常工作。把养成教育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形成全面、全员、全程抓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

2.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积极主动与当地部门、媒体、家长联系沟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召开全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年启动仪式,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提高认识,助推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一道齐心协力抓好本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每月上报1~2条实在、实效、可读性强、有推广价值的高质量信息,每期上报1~2篇教育学生养成一个小习惯的经验文章给教委德体艺卫科。

3. 健全机制,增强实效

学校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增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可操作性

上一条信息: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洁
下一条信息: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关爱留校学生活动的总结简报